天文新聞

重新定義一秒長度對探索宇宙物理規律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產

現時一秒的定義
鍶87原子光晶格鐘光頻躍遷絕對頻率值429,228,004,229,873.7(1.4)Hz,其頻率不確定度已經達到2.1×10^-18,高出現行秒定義所採用的銫原子噴泉鐘兩個數量級,被認為是新一代秒定義最有潛力的候選之一。

鍶原子光晶格鐘不僅是新一代秒定義最有潛力的候選者,就其科學意義而言,更高穩定度、更低不確定度的時間頻率基準將更好地滿足基礎科學研究的需要,令科學家可以更精確地對自然界某些現象(例如:基本物理常數是否隨時間變化,以及相對論的實驗驗證等)進行深入研究。在民間應用層面而言,時間頻率測量不確定度的降低可大幅提高衛星定位系統的定位精度,滿足大眾對更準確定位的需要。

【圖:互聯網;文:節錄自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網頁】

日本天文同好再發現新星

人馬座新星發現照片
板垣公一,高尾明,中村祐二發現人馬座新星

山形縣的板垣公一在本月27.4293日(世界時)發現人馬座的出現一顆9.9等的新天體,其位置如下(春分點2000.0):

赤經18時03分32.75秒
赤緯-28度16分05.4秒

同一天內,福岡県的高尾明,三重県的中村祐二也同時發現這個天體。

千葉縣的野口敏秀,群馬縣小嶋正,福岡縣西山浩一,茨城縣清田誠一郎等確認了他們的發現,根據分光光譜觀測這是一顆新星。

【圖、文:林景明節譯自日本天文藝術網頁】

日本天文學家發現宇宙初期原恆星噴出如龍捲風的高速氣流

畫家筆下原恆星噴出如龍捲風的高速氣流
日本鹿兒島大學以半田利弘為首的研究團隊,使用日本國家天文台的VERA天文望遠鏡,觀察研究位於御夫座方向,質量是太陽十一倍的原始恆星S235AB,發現通過收集氣體形成的恆星,同一時間氣體無法完全聚集在同一星盤,令原恆星的氣體在星盤垂直方向形雙極氣體流。理論上,雙極氣流能夠通過磁場的作用下轉動,不過一直沒有獲得確鑿的證據。直至2013年1月研究團隊才從S235AB這顆宇宙早期的恆星,偵測到龍卷風狀的高速噴射氣流,在星盤的中心線相反方向噴發,同時偵測到氣體邁射線(Maser emission lines)和水分子發射線。

【圖、文:節譯自鹿兒島大學新聞公佈】

地球上已知的生命不能在火星上的流動液態鹹水存活

火星上流動液體造成季節性的斜坡紋線
火星上發現在特定的環境上有流動的高氯酸鹽水(Perchlorates water),它的性質能夠被生命體利用的可能性很低。到目前為止,我們所知的地球生命,不能在高氯酸鹽水的環境下存活。但不排除火星地殻表面之下,還有地下水冰,可以支持微生物的生存。

科學家相信,火星在數十億年前曾經存在溫暖潮濕的環境,至少在一部分地區的環境,足以支持微生物的生存。

【圖、文:節譯自互聯網新聞報導】

美國太空總署邀請學生幫助設計登陸火星方案

畫家構思的火星火星登陸裝置
美國太空總署成功將好奇號火星車安全降落在火星表面,於是每個人都歡呼起來,因為這是史上第一次用天空起重機的登陸方案把載荷送上火星表面,質量達到了一噸。如此重的質量也刷新了火星登陸的紀錄,但是現在美國太空總署提出要把更重的載荷送上火星表面,要求學生團隊進行發揮想像力,幫助設計火星登陸裝置。美國太空總署希望把十五至三十噸的貨物送上火星,但火星表面稀薄的大氣問題使得減速變得比較困難。

美國太空總署為參與設計的學生團隊提出了更高的標準,他們認為,解決方案需要具有突破性、創新和改變遊戲規則的理念。此前,美國太空總署提出了充氣式隔熱罩,也稱為超音速空氣動力充氣減速器技術。在抵達火星大氣前可膨脹打開,利用足夠的接觸面產生阻力,同時也需要打開一個巨大的減速傘,進一步產生阻力。採用這種解決方案必須能夠應對高溫環境的挑戰,進入火星表面的載荷可能受到降落過程的干擾。

目前,有三至五個學生團隊被邀請參加,11月15日前有十個最優秀的想法會被選中,團隊可繼續在2016年春季提交方案的描述,並形成一個完整的技術文件。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將審查他們的方案,四個團隊進入最終的決賽。

【圖、文:節錄自國家航天局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中國第一顆探索暗物質的科學衛星公開徵求名稱

暗物質衛星徵求名稱活動儀式
由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牽頭,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人民網主辦,中國第一顆探索暗物質的科學衛星向全球公開徵求名稱。

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是中國第一顆科學衛星,用來探測暗物質粒子。由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戰略先導專項研製,目前已進入發射前100天倒計時階段,正在進行發射星的測試。暗物質衛星是至今為止觀測能量範圍最寬、能量分辨率最好的高能伽馬射線,電子宇宙射線太空探測衛星。暗物質衛星對暗物質的探測和研究,有望在物理學基礎科學帶來新的重大突破。

【圖、文:節錄自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生命搜尋任務將採集土衛二羽流樣本返回地球

卡西尼號太空船拍攝到的土衛二照片
目前,科學家正在設計一項太空任務概念,發射太空船抵達土衛二(Enceladus)南極上空,冰層覆蓋的土衛二南極存在著100個奇特間歇泉,釋放大量羽流。這些間歇泉將噴射土衛二地面下的海洋水、鹽和有機化合物至太空,這項任務叫做土衛二生命搜尋計劃(Life Investigation For Enceladus,簡稱 LIFE),將採集噴射羽流樣本,之後傳送至地球。LIFE任務負責人彼得·特索(Peter Tsou)表示:獲取土衛二表面的樣本將是非常驚人的,或將揭曉地球是否太陽系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預計這項樣本採集任務的成本費用達到7億美元以上,大約是好奇號火星車任務成本的三成。  

許多天體生物學家認為,直徑500公里的土衛二和體積更大的木衛二(Europa)是太陽系內除地球外最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這兩顆衛星存在與岩石地幔接觸的次表面液態海洋,很可能產生許多複雜化學反應。同時,近期研究顯示,雖然這兩顆衛星沒有太陽光照射,但仍存在能量源,足以維持微生物存活。

【圖、文:節錄自國家航天局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中央研究院推論愛因斯坦環前景星系的黑洞質量大於三億個太陽

形成愛因斯坦環的SDP.81前景星系
台灣中央研究院今日發佈最新研究結果,形成「愛因斯坦環」的SDP.81前景星系的黑洞質量,大於三億個太陽。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黃活生博士後研究、蘇游瑄助研究員、松下聰樹副研究員等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針對天文望遠鏡「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Atacama Large Millimeter/ submillimeter Array, ALMA)所拍攝之一張史上解析度最高的重力透鏡影像(此例形成「愛因斯坦環」現象),近日完成新的分析並發表論文。他們推論在這個名為SDP.81的重力透鏡系統的中心位置,應該有個不小的黑洞,且估算出此黑洞質量超過3億個太陽。由於黑洞質量的測量,是釐清黑洞宿主星系和黑洞共演化形成過程的關鍵,標示著ALMA望遠鏡具備探索最新前沿科學領域的重要進展。

【圖:互聯網;文:節錄自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新聞公佈】研究全文刊登在9月28日出版的《天體物理學報》

中國今早成功發射第四顆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

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發射情況
今日早上香港時間7時13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發射升空。
  
這是第四顆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也是中國發射的第二十顆北斗導航衛星,工作軌道為地球傾斜同步軌道。衛星上首次搭載新型的氫原子鐘。

【圖、文:節錄自互聯網新聞報導】

中國玉兔號月球車仍然能夠發射訊號

玉兔號的下傳載波訊號
一個監察衛星通訊的網站 UHF-satcom 表示,直至9月28日,仍然可以接收中國玉兔號月球車在8462.046 MHz 的下傳載波(carrier),但是沒有任何數據傳送。表示玉兔號仍然生存,不過已經沒有任何科學活動了。

【圖、文:節譯自推特網頁】

玉兔號月球車由2013年12月2日凌晨1時30分由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攜帶升空,同年12月14日21時12分成功軟着陸於月球表面,12月15日凌晨4時35分,玉兔號月球車從嫦娥三號中走出,至今已經停留在月球超過一年零九個半月。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