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新聞

中國成功發射第三顆天繪一號衛星

天繪一號03衛星發射情況
今日下午3時10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天繪一號03衛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天繪一號03衛星」主要用於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地圖測繪、農作物估產及防災減災等領域,將對中國科學研究和國民經濟建設發揮積極作用。

【圖、文:節錄自中央政府門戶網站新聞報導;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示】

英國天文學家相信外星人可能是智能機械人

畫家構思的智能機械外星人
英國皇家天文學家馬田·李斯爵士(Sir Martin Rees)認為外星人很有可能已由生物體進化為智能機械人。如果人類能夠發現外星人,一定是先通過接收外星機林人發出的訊號,而非找到具有生物特質的生物人。

人類的智慧為我們帶來了文化的繁榮和科技的進步,人腦將會進化為更高級的機械人腦,人類未來也可能像外星人一樣,逐漸進化為機人。一兩百年後,機械智能會降臨到人類身上;再過幾十億年,機械智能會取代人類,或者與人類共存。

比太陽古老的恆星

人類可能會發現平行宇宙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
位於瑞士日內瓦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簡稱 LHC)再度啟動,進行13TeV質子質子碰撞實驗,撞擊總能量達到原來發現希格斯波色子(Higgs boson)的兩倍。每次對撞,會有數十億個粒子飛出,有可能探測到微型黑洞的出現。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探測器會對這些粒子進行追蹤,瞭解它們出現的時間和方式,以及它們如何產生。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理論物理學家稱,這種對撞或許能夠清晰反映出超越長、寬、高和時間的其它維度(dimension)。平行宇宙可能就存在於這些維度中。根據理論推測,只有引力才能離開我們的宇宙,進入到這些額外的維度。

【圖、文:節譯自互聯網新聞報導】

天文學家揭露遙遠星系中新恆星形成速率極快

遙遠星系中新恆星被分子氣體和塵埃包圍
研究學者發現:距今約90億年前的星系,形成恆星的速度極快,遠非現今所見星系可比擬。

天文學家一般相信:絕大部分恆星應是處在「主序帶(main sequence)」中,因此星系質量愈大,形成新恆星的效率也愈高。然而,偶爾會有個星系並不遵循此「通則」,而是顯現出其新恆星大量誕生的星遽增(starburst)狀況,使其比其他星系看起來還明亮些。通常兩個大型星系互撞是引起這種星遽增現象的主因,而星系中巨分子雲(giant molecular cloud)內的低溫氣體正是維持如此高恆星誕生率所需的原料。

讓天文學家疑惑之處在於:這些早期宇宙中的星遽增星系是否都有過剩的氣體作為供應源?還是星系轉換氣體更有效率的結果?

科維理宇宙物理數學研究所(Kavli Institute for the Physics and Mathematics of the Universe)的約翰·西爾弗曼(John Silverman)等人,利用位在智利的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陣列(ALMA)研究7個星遽增星系中的一氧化碳(CO)含量,這7個星系都位在宇宙年僅40億歲左右的時期中,相當於距今約90億年前。

結果發現即使這些星系的產星率仍然很高,但星系中的一氧化碳氣體的輻射量已經降低了。這觀測結果與那些鄰近的星遽增星系類似,但它們的氣體消耗量卻沒有如預期的那樣快。這顯示氣體轉換效率可能會逐漸增加,而效率增加幅度或許與星系內恆星形成速率比一般平均高多少而定。

【圖: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陣列;文:節錄自台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館網頁 ;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香港天文學會今日舉行會員大會

會員熱烈討論會務及相關發展
香港天文學會今日下午在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舉行會員大會,期間討論學會本屆的工作成績,學會的發展計劃,包括與雲南天文台在高美古的寛視場遙控巡天望遠鏡,香港天文iOS版本重大更新。

新視野號調整飛行軌道飛向新探索目標

畫家筆下新視野號飛向2014 MU69的情景
新視野太空船10月22日在飛掠冥王星後第一次點火調整飛行軌道,飛向一個新的的探索目標。表示新視野號進入探索小行星2014MU69的任務,這個天體在冥王星之外約16億公里遠。美國太空總署指,接下來兩週內還需要進行三次軌道調整。

小行星2014MU69直徑約45公里,體積不到冥王星的1%,質量僅為冥王星的萬分之一。今年8月,新視野號項目團隊初步確定它為下一個拜訪對象。如果一切順利,兩者將在2019年相遇。

2014MU69和冥王星均是太陽系邊緣古栢帶(Kuiper Belt)的天體,它隱藏著數以千計的冰凍岩石小行星,可能還完好保存著46億年前太陽系剛剛形成時的線索。

【圖:美國太空總署;文:節錄自國家航天局網頁】

天文學家發現最大的雙星系統

畫家筆下的超巨大雙星系統
歐洲南方天文台天文學家發現至今為止溫度最高體型最大的雙星系統。雙星位於離地球16萬光年,劍魚座大麥哲倫星系中的一個稱為蜘蛛星雲(Tarantula Nebula)的瀰漫星雲,編號VFTS 352。

這兩顆中心相隔1,200萬公里,表面有重疊區域,兩星之間形成了一座橋樑。通常雙星系統中體積較大的一顆星強大引力會吸納另一顆較小星體的物質,但是這兩顆星都具有相當的規模,所以能夠互相牽引。VFTS 352是至今為止最大的雙星系統,質量是太陽的57倍,表層溫度達到攝氏四萬度。

這樣的雙星系統是非常罕見,因為它們的生命周期非常短暫。天文學家稱這個雙星系統將有可能面臨一個戲劇性的結局,可能最終合而為一,形成一個巨型的星球,或者變成雙黑洞。

【圖、文:節譯自歐洲南方天文台網頁】

太空人在月球上佩戴的手錶以一百六十多萬美元成交

大衛·史葛在月球上佩戴的手錶
太陽神15號指揮官大衛·史葛(David Scott)1971年7月30日登陸月球,期間在月球上佩戴的手錶日前在美國波士頓公開拍賣,拍賣成交價達到162萬5千美元(港幣1,259萬;人民幣1,032萬;新台幣5,277萬)。

這次拍賣的寶路華計時(Bulova Chronograph)手錶是美國太空總署官方採用奧米茄速霸型號(Omega Speedmaster)手錶的後備手錶,是大衛·史葛的個人財產,是唯一美國製造的手錶登上月球,也是唯一從月球表面返回地球的私人財產。拍賣行原先估計可以賣得75萬至100萬美元,結果以超高價錢成交。

【圖、文:節譯自互聯網新聞公佈】

彗星上找到酒精和糖的兩種複雜有機分子

C/2014 Q2 洛夫喬伊彗星
法國巴黎天文台天文學家尼古拉斯·比弗(Nicolas Biver )及他的硏究小組,利用位於西班牙靠近比高韋萊塔(Pico Veleta)高峰毫米範圍射電天文研究所(Institute for Radio Astronomy in the Millimeter Range,簡稱 IRAM)三十米毫米波射電望遠鏡觀測C/2014 Q2 洛夫喬伊(Lovejoy)彗星,發現它釋放出大量的酒精,以及糖類分子進入太空。該發現標誌著首次在彗星觀察到有乙醇同一類型的酒精分子出現,增加了彗星可能是生命所需的出現複雜的有機分子的來源證據。

比弗指出洛夫喬伊彗星活動高峰期釋放的酒精含量相當於每秒鐘至少五百瓶葡萄酒的含量,該研究小組還發現彗星噴發的氣體含有21種不同的有機分子,包括乙醇(ethyl alcohol)、乙醇醛(glycolaldehyde)和一個簡單的糖分子。

【圖、文:節譯自巴黎天文台新聞公佈】研究全文刊登在昨日出版的《科學進展》期刊

歐洲太空總署確定系外生物火星車登陸地點

畫家筆下系外生物火星車
歐洲太空總署的火星系外生物(Exobiology on Mars,簡稱 ExoMars)火星探索計劃的科學家已經選擇了歐舒亞(Oxia)平原作為首選登陸地點。選擇這個位置是因為這裡是火星遠古時代的一個主要河道,初步預計在2018年5月發射升空。

【圖、文:節譯自歐洲太空總署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