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新聞

歐幾里得太空望遠鏡將於7月1日發射

歐洲太空總署表示,歐幾里得太空望遠鏡(Space telescope Euclid)計劃於7月1日發射升空,它的任務是揭開暗物質和暗能量的奧秘。

這次任務將由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獵鷹9號火箭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爾角(Cape Canaveral)發射。歐幾里得最初計劃是由俄羅斯的聯合系列運載火箭(Soyuz)搭載進入太空,但去年莫斯科撤回發射裝置,以回應入侵烏克蘭的制裁。歐洲太空總署被迫求助於競爭對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來發射這項耗資15億美元的任務。

兩噸重的歐幾里得高4.7米,寬3…

中國國家天文台參與暗能量光譜巡天項目向全球公開發佈首批科學數據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參與暗能量光譜巡天國際合作項目(Dark Energy Spectroscopic Instrument,簡稱DESI)向全球發佈首批科學數據(Early Data Release,簡稱 EDR)。這批數據包括一百二十萬個河外星系和類星體及五十萬顆銀河系恆星的光譜。

DESI項目建造一台具有強大光譜獲取能力的設備,使用五千個自動化光纖定位器,每晚能夠觀測超過十萬個星系。該計劃在五年內獲取超過四千萬個星系,以此構造出立體宇宙空間的物質分佈,揭露暗能量的本質以及宇宙膨脹歷史。此外,…

中國業餘射電流星觀測先驅歐陽天晶老師獲得小行星命名

2023年6月12日出版的第3卷第8期《小行星命名公告》新增七顆中文命名的小行星,其中一顆是編號195853的小行星(臨時編號 2002 QA80)在2002年8月18日由美國太空總署及噴射推進實驗室的帕洛馬山天文台(Palomar Observatory)近地小行星追蹤(Near Earth Asteroid Tracking,簡稱 NEAT)巡天項目公開的數據中,由陳韜發現並提出命名。

以下是命名的贊詞內容

195853 Ouyangtianjing 歐陽天晶。歐陽天晶(1944&ndash…

2023年6月出版的第3卷第8期《小行星命名公告》新增七顆中文命名的小行星

2023年6月12日出版的第3卷第8期《小行星命名公告》新增七顆中文命名的小行星,其中四顆是以美國華學生命名,另外包括三顆是以中國命名。

15544 Hushicheng 胡詩成。胡詩成(生於 2001年)因其能源項目獲得2019年英特爾國際科技工程大獎賽(Intel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air,簡稱:Intel ISEF)的最佳類別獎和第一名。 她還獲得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科學硏討會(Dudley R. Herschbach SIYSS)獎…

韋伯太空望遠鏡探測到宇宙最遙遠的有機分子

研究人員在距離地球120億光年遠的星系中發現複雜的有機分子,這是目前已知存在這些分子最遙遠的星系。由於韋伯太空望遠鏡的能力,一項新研究為早期宇宙星系中發生複雜的化學相互作用提供關鍵的見解。

美國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天文學及物理學教授華金·維埃拉(Joaquin Vieira)帶領的國際團隊,將銀河系中一些質量更大的塵埃顆粒和新觀察到的碳氫化合物分子所產生的紅外線訊號區分開來。

維埃拉教授提到,塵…

韋伯太空望遠鏡觀察到NGC 5068的恆星形成區

韋伯太空望遠鏡的天文學家表示在NGC 5068中心明亮的恆星形成區域之影像,是建立天文寶庫活動的一部分,是附近星系中恆星形成的觀測資料庫。

這些觀測結果對我們特別有價值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因為恆星的形成是天文學中許多領域的基礎,從恆星之間稀薄等離子體的物理學到整個星系的演化。透過觀察附近星系中恆星的形成,天文學家希望使用韋伯太空望遠鏡第一批可用數據來啟動重大科學進展。其二是韋伯的觀測建立在使用其他望遠鏡如哈勃太空望遠鏡和地面天文台的研究之上。

天文學家使用韋伯太空望遠鏡的中紅外成像-光譜儀(Mid…

國際天文聯會公佈2022年度系外行星命名結果

國際天文聯會昨日(6月7日)公佈2022年度系外行星命名結果。中國南京的「丹鳯」和「青鸞」從杜鵑座 L168-9及它的系外行星L168-9b提名中入選。香港的提名未能入選。

原了中國南京之外,其餘入選名單的地區包括:智利、美國、西班牙(共有兩組入選)、肯亞、泰國、匈牙利、波多黎各、突尼西亞、希臘、墨西哥、哥斯達黎加、哥倫比亞、澳洲、羅馬尼亞、克羅地亞、金馬倫、巴林及韓國。

國際天文聯會舉辦的2022年系外行星全球命名比賽在2022年12月11日截止提名,總共收到來自超過90個國家/地區的590…

銀河系的質量究竟有多大?

如何量秤一個星系?這是一個天文學上的挑戰,特別是稱之為家的星系。事實證明,有幾種方法可以處理銀河系的質量。

一種方法是觀察星系中恆星的運動。大多數銀河系的恆星以圓形軌道圍繞銀河系中心運行,如同行星繞著太陽轉一樣,恆星也繞著星系中心旋轉。由於重力是使恆星保持在軌道上的力量,可用恆星的速度和離星系中心的距離來確定其軌道內的質量。接著可以畫出已知恆星的速度和離中心的距離,得到旋轉曲線(rotation curve)。在銀河系和其它星系中對這條曲線的測量是第一個證明星系的質量遠遠超過可見恆星所能解釋的證據…

三位發現快速電波爆發的天文學家獲得2023年度第二十屆邵逸夫奬

2023年度邵逸夫獎20週年得獎名單今日(5月30日)公佈。天文學奬方面,一百二十萬美元獎金平均頒給以下三位天文學家。他們分別是:

澳洲研究委員會重力波卓越中心主任馬修·貝爾斯(Matthew Bailes)

美國西維珍尼亞大學物理及天文學系教授暨臨時系主任及埃伯利文理學硏究副院長鄧肯·洛里默(Duncan Lorimer)

美國西維珍尼亞大學及天文學埃伯利家族傑出講座教授莫拉·邁克勞克林(Maura McLaughlin)

表彰他們發現快速電波爆發…

科學家首次在天王星的北極區發現氣旋

天王星繞日公轉一圈需要84年,上一次天王星的北極指向地球的時代,射電望遠鏡技術還處於起步階段。現在則完全不同,在這幾年裡,科學家一直在使用像甚大天線陣列(Karl G. Jansky Very Large Array,簡稱 VLA)射電望遠鏡看著它,這是因為天王星將逐漸地顯露出它的北極點。

2021年和2022年的甚大天線陣列射電望遠鏡微波觀測顯示,天王星的極點中心有一個明亮、緊湊的斑點,其中的溫度變化、緯向風速等數據資料與極地氣旋的形式一致,科學家在過往已經知道天王星的南極區也有一個氣旋,198…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