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新聞

國際太空站太空人可能今日進行太空太空漫步移動軌道車

2009年太空人在太空站外修理軌道車情況
美國太空總署的兩名太空人史葛·凱利(Scott Kelly)和提摩太·科普拉(Timothy Kopra)今日可能需要執行一次額外的太空漫步,修理連接在國際太空站外,重一噸的軌道車(Mobile Transporter rail car),原因是軌道車上星期三停止移動,專家認為可能制動手柄被卡住。

【圖、文:節譯自美國太空總署網頁】

黑洞在產星物質成型前或能增至五百億太陽質量

畫家構思的超大質量黑洞達到數十億倍太陽質量
來自萊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Leicester)物理學與天文學系的安德魯·金(Andrew King)教授的一項最新研究「黑洞能長到多大」,表明星系中央的超大質量黑洞週圍可以溢入氣體,這些氣體不穩定可以形成恆星,它們維持著黑洞吸積盤的存在,黑洞在失去這些氣體之前可能長至五百億倍太陽質量。

【圖:美國太空總署;文:林景明節譯自每日科學網頁】研究論文發表於12月17日出版的《皇家天文學會月刊快報》

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發佈新高解像度地球升起的照片

在月球軌道拍攝到地球升起的高清照片
美國太空總署的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拍攝了一張獨特的地球從月球地平線升起的照片。

這張照片是今年10月12日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距離康普頓環形山(Compton Crater)上空約134公里,利用高解像度窄角相機(Narrow Angle Camera,簡稱 NAC)與低解像度廣角相機(Wide Angle Camera,簡稱 WAC)拍攝的一系列照片合成的。

【圖:美國太空總署;文:林景明節譯自物理學機構網頁】

歐幾里德太空望遠鏡暗宇宙觀測計劃初現端倪

畫家筆下的歐幾里德太空望遠鏡
日前,歐洲太空總署的歐幾里德(Euclid)太空望遠鏡暗宇宙(dark Universe)觀測計劃已經通過初步設計審查,項目經理朱塞佩·拉加(Giuseppe Racca)表示有信心建造這艘太空船,並保證有足夠的負荷承載能力。

【圖、文:林景明節譯自歐洲太空總署網頁】

歐幾里德衛星是一個計劃中的太空望遠鏡,該衛星預計於2020年12月在法屬奎亞那庫魯太空中心(Kourou Space port)由俄羅斯聯盟號火箭發射至L2(拉格朗日點)。歐幾里德屬於歐洲太空總署宇宙願景2015-2025的中型計劃,並且將與美國太空總署合作,該計劃的目標是測繪宇宙中暗物質的大尺度分佈結構,並確認暗能量的性質。該衛星的名稱來自古希臘數學家,「幾何之父」歐幾里德。

【資料:維基百科】

歐洲太空總署確認採用亞利安火箭發射韋伯太空望遠鏡

技術員測試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
上星期四(12月17日)歐洲太空總署與亞利安太空(Arianespace)公司簽署了合約,確認詹姆斯·韋伯(James Webb)太空望遠鏡將於2018年10月在法屬奎亞那庫魯太空中心由亞利安五型火箭發射升空。

【圖、文:林景明節譯自歐洲太空總署網頁】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是一台直徑6.5米的紅外線太空望遠鏡,由歐洲太空總署和美國太空總署的共用計劃,是哈勃太空望遠鏡和史匹哲太空望遠鏡的後繼計劃。望遠鏡將會放置於太陽與地球之間的的第二拉格朗日點,飄蕩在地球背向太陽的後面150萬公里的太空,由一塊大型遮陽板將它的鏡片和四個科學儀器保持低於攝氏零下223度低溫。

【補充資料:維基百科】

卡西尼號明日凌晨最後一次飛掠土衛二

畫家筆下卡西尼號飛掠土衛二南極熱液噴泉
美國太空總署卡西尼號太空船明日凌晨,香港時間0時49分,最後一次近距離飛掠土衛二(Enceladus)。屆時距離土衛二地面只有4,999公里,是測繪地表下熱量分佈的最佳距離。同時這次觀測在土衛二南半球冬季的時間,少量的陽光能夠令太空船更加容易探測出土衛二內部的熱量差異情況。

這次卡西尼號利用太空船上的合成紅外線光譜儀(Composite Infrared Spectrometer),重點收集土衛二南極區域冰冷地殼下,接近地殼表面的熱液噴泉活動詳細數據。

【圖、文:節譯自美國太空總署網頁】

請按左下角「外部連結」觀看有關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_ZVYpKmQBE

小行星2015 YB今晚近距離掠過地球

小行星2015 YB軌道圖
小行星2015 YB今日香港時間20時08分掠過地球。在最接近地球的時候,2015 YB與地球的距離大約為76,800公里,是月球與地球距離的五分之一。

小行星直徑估計介乎8.1米至18米之間,飛行速度每秒14.45公里

【圖、文:節譯自美國太空總署噴氣推進實驗室網頁 ;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示】

現代大型望遠鏡的三大神奇招數

天文科學影片截圖
超大望遠鏡天文台(VLT)的望遠鏡共有4大座, 每座望遠鏡口徑都很大, 有8.2公尺,這麼大的望遠鏡其實必須透過幾個招術,才能順利建造並清楚觀測到星星。

【圖、文:台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館網頁】

由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所成立的【天文科學影片頻道】。影片主要由各國天文太空相關機構所製作,平均長度約3至5分鐘,內容豐富,說明深入淺出,兼具知識的正確性與趣味性。經天文館加註中文字幕,讓您不受語言隔閡,快速獲取第一手的天文新知,開闢認識宇宙新視野的另一扇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qn3nbt2zw

研究人員在天龍座發現瓦解的球狀星團

NGC6362 球狀星團
一隊由約翰·賈森·維克斯(John Jason Vikers)領導,包括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侯永輝,張勇在內的天文學家團隊,利用郭守敬望遠鏡,在天龍座發現一個瓦解的球狀星團。

這個星團命名為Lamost 1,距離地球約八千五百光年。他們估計這個星團總質量約二萬五千倍太陽質量,光度是太陽光度的近一萬五千倍。他們有九成把握認為該星團的年齡大約為一千一百萬歲。

【圖:美國太空總署;文:林景明節譯自物理學機構網頁】研究論文12月16日發表於論文預印本網站arXiv上

解開系外行星大氣中缺失水分子之謎

按照實際比例繪製探索的十顆熱木系外行星
英國艾希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天文學家大衛·星(David Sing)等人,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和史匹哲太空望遠鏡(Spitzer Space Telescope)研究炙熱的木星級系外行星的大氣層,這是同類研究中迄今數量最多、最詳盡者,結果發現了為何有些系外行星大氣中的水含量比預期還要少之謎的答案。

到目前為止,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並確認了將近二千顆系外行星,另外還有約四千等待確認中。有些系外行星是所謂的「熱木星(hot upiter)」,即質量為木星等級以上,且因非常靠近其母恆星而使表面極熱、公轉速度極快的系外行星。但也正因這些熱木星太靠近母恆星之故,易被恆星的明亮光輝掩蔽,難以單獨對這些系外行星進行研究。為此,哈勃過去只在有限波段範圍內探測過少數幾顆熱木星;而這僅有的僅篇研究卻發現有幾顆系外行星大氣中的水含量比預期中的還要少,天文學家對此現象一直不解。

大衛·星等人利用哈勃和史匹哲太空望遠鏡,以不同波段探索並比較十顆熱木星的質量、大小、溫度和大氣的光譜特徵等,其中只有三顆的大氣曾被仔細研究過。這是迄今數量最多的系外行星大氣光譜星表,也是天文學家第一次把數量這麼多的系外行星們放在一起進行多項特徵的比較研究。結果大衛·星等人系外行星大氣的差異度比原本預期的還要大。

【圖、文:節錄自台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館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