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新聞

遊客手機發出的無線電影響中國剛建成的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

貴州省平塘縣50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
位於中國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的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簡稱 FAST),昨日(9月25日)正式啟用。當FAST尚在建設時,就已經成為許多人的旅遊景點目標,貴州地方政府也藉此大力推動旅遊產業。不過,科學家擔心,管理遊客困難,遊客用的手提無線電話,發出的無線電,將會嚴重影響FAST的觀測功能。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武向平說:「科學家在為如何利用FAST做出一流的成果而頭痛,他們並不希望太多遊客參觀這個新設備。」

貴州地方政府為FAST投入了大量旅遊經費,在前往參觀FAST的途中,路邊有「借力大射電,引爆大旅遊」的標語。根據平塘縣官方網頁介紹,該縣射電天文科普旅遊文化產業園建設項目,主要是利用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口徑射電天文望遠鏡,營造一個以集合旅遊服務、科普教育、休閒養生、觀光體驗的綜合旅遊文化產業園。園區選址緊貼射電望遠鏡五公里核心區,佔地約四千五百畝,主要建築有融入星空天文元素的五星級大酒店:星辰天緣大酒店、FAST遊客服務中心、天文體驗館等。

現時最大的問題是,FAST具有極高的靈敏度,可以接收到來自宇宙中很微弱的訊號。訊號越微弱,意味著它們來自越遙遠的未知領域,對科學家來說就更有意義。在這種情況下,遊客手提電話一旦開機,發射出的無線電訊號就像晚上看星星時,有人拿著一個手電筒,照向你的眼睛。屆時肯定是什麼都看不清楚。研究估算,如果按照FAST三十年的使用壽命,每天的折舊成本費用估計要四十萬左右。也就是說,只要浪費一天,就損失四十萬人民幣,一個月就損失一千二百萬人民幣(大約港幣一千四百萬元,新台幣五千六百五十萬元)。

【圖、文:綜合自互聯網新聞報導;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印度今日中午成功一次過發射八顆衛星

C35極軌衛星運載火箭發射情況
印度太空研究組織今日香港時間11時42分利用「C35極軌衛星運載火箭」,在南印安德拉省斯利哈里柯塔(Sriharikota)島的達萬太空中心(Satish Dhawan Space Center),成功發射八顆衛星,其中一顆屬於印度氣象衛星,另外兩顆是印度兩間大學的實驗衛星其餘五顆為阿爾及利亞、加拿大和美國的商用衛星。
  
一箭多星,對星箭分離技術、衛星控制技術、測控技術等具有很高的要求。目前,只有美國、俄羅斯、中國、印度、歐洲太空總、日本等掌握一箭多星技術。2013年11月,美國創造了一箭二十九星的世界紀錄,兩天後,俄羅斯用一箭三十二星改寫紀錄。2014年6月,俄羅斯第聶伯運載火箭(Dnepr rocket)再次以一箭三十七星刷新紀錄。

【圖、文:節譯自印度太空研究組織及互聯網】

研究發現水星地質活動依然活躍

水星地殻收縮形成年輕的裂縫
美國史密森學會資深科學家湯馬士·沃特斯(Thomas R. Watters)和行星科學研究所科學家瑪麗亞·班克斯(Maria Banks )根據美國太空總署信使號(MESSENGER,英文全寫: MErcury Surface, Space ENvironment, GEochemistry and Ranging,意譯為「水星表面、太空環境、地球化學與廣泛探索」)太空船收集的水星表面地理化學探測數據,發現水星球仍然好像地球一樣,有活躍的地質活動。從信使號拍攝的圖像,科學家注意到了一些小峭壁。這種地質由於水星地殻在收縮之下,星球表面留下了彎曲皺紋形成。

新發現的裂縫相當年輕,意味著水星時至今日仍在收縮,令到水星成為了太陽系中構造活動仍活躍的行星。

【圖、文:節譯自物理學機構網頁】研究全文刊登在已經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學》期刊

紫金山天文台科學家發現巨新星

短暴或長短暴重力波訊號與macronova訊號關聯示意圖
2013年英國天文學家在短暴GRB 130603B的餘輝中發現了Li-Paczynski巨新星的跡象(主要證據是哈勃太空望遠鏡的一個觀測點)。2014年紫金山天文台領銜成立了由中國、意大利、以色列和日本專家合作的國際工作組來系統分析處理過去十年內的短暴的餘輝數據以證認Li-Paczynski巨新星。2015年他們取得重要突破,首次在長短暴(GRB 060614:該暴同時具有長暴和短暴的一些特徵)的餘輝中發現了巨新星,並首次得到了巨新星的多波段光變曲線。

【圖、文:節錄自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研究全文刊登在已經出版的《自然通訊》期刊

Li-Paczynski 中的 Li 是 Li Lixin;Paczynski 是 Bohdan Paczynski

池谷·村上彗星解體碎片延綿四千八百公里

池谷·村上彗星解體碎
美國太空總署哈勃太空望遠鏡前日發佈今年1月拍攝的彗星崩毀景象。彗星碎片在太空中形成一條綿延四千八百公里長的彗尾。這顆該彗星名為池谷·村上(332P/Ikeya-Murakami),估計年齡有四十五億年,距地球超過一億公里。

池谷·村上彗星因突然變亮而在2010年11月由日本業餘天文愛好者池谷薰和村上茂樹發現。哈勃太空望遠鏡在今年1月3日觀察到,池谷·村上彗星分成二十五塊結構,各自以緩慢的速度移開。這些結構的周圍還分佈著崩解後的冰塵埃碎片。

天文學家分析哈勃太空望遠鏡當時連續三天的觀測數據,推測該彗星在2015年10至12月期間,當時正在火星軌道位置時,彗核開始分解。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天文學家大衛.傑維特(David Jewitt)指出,哈勃太空望遠鏡的高解像度照片不僅為我們顯示體積微小、亮度很弱的碎片,而且呈現它們每天的變化。

【圖:美國太空總署;文:節譯自日本天文藝術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

物理學家揭露氣體粒子擴散在早期宇宙中扮演的角色

電腦模擬早期宇宙中形成的第一個結構的過程中氣體粒子的擴散
來自俄羅斯科學院太空研究所,莫斯科物理與技術研究所,德國馬普天體物理研究(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Astrophysics)所的科學家利用電腦模擬,揭露早期宇宙第一結構形成中氣體粒子的擴散可能影響第一代星系中氫和氦的相對豐度。

根據他們的計算,擴散引起元素豐度變化與目前宇宙測量精度是可比的,這意味著觀測到的氫與氦的豐度可能有別於理論所預測的。

【圖、文:林景明節譯自物理學機構網頁】研究論文發表於《皇家天文學會月報》

中國虛擬天文台公眾超新星搜尋項目發現一顆超新星

超新星發現照片
2016年9月15日,宋韋肇凰,孫霈源,丁乙,李言蹊,王曉兵,廖煕,孫國佑,高興通過中國虛擬天文台公眾超新星搜尋項目,在PGC 61711星系發現一顆超新星。9月23日,亞利桑那大學的珍妮花·安德魯斯(Jennifar andrews)等天文學家使用位於基特峰國家天文台(Kitt Peak National Observatory)的2.3米博克(Bok)望遠鏡拍攝光譜,並確認該目標為一顆Ia型超新星。

【圖、文:節錄自中國虛擬天文台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網頁】

北韓試驗大推力火箭發動機製造可送太空船到月球的火箭

火箭發動機測試情況
北韓和伊朗共同合作,硏製一款八十噸火箭發動機,製作大推動力的火箭,可以送太空船到月球。北韓官方解釋是領導人金正恩渴望在月球上插上自己的旗幟。

火箭專家指出,北韓如果集中部署在太空船的底部,四台新型發動機可能足以將基本的有效載荷發射至月球。不過,即便是讓無人駕駛太空船登上月球,北韓仍然須要掌握其它相關的技術。

【圖、文:綜合自互聯網新聞報導】

含有特殊化學元素的恆星HR 8844可能是一顆混合天體

HR 8844衍生元素的豐盛程度
位於默東(Meudon)的法國巴黎天文台與聖母院大學(Notre Dame University)的天文學家,利用安置在上普羅旺斯天文台(Haute-Provence Observatory)1.93米反射鏡上的高解析度階梯光柵光譜儀(Spectrographe pour l Observation des Phénomènes des Intérieurs stellaires et des Exoplanètes,恆星內部活動與系外行星現象觀測光譜儀,簡稱 SOPHIE)獲得的數據,研究一顆A型主序星HR 8844,他們認為該恆星可能是一顆介於富含汞、錳(Hg、Mn)元素的低溫恆星與富含鋂(Americium,大陸譯作鎇)元素的熱恆星之間的混合天體。

【圖、文:林景明節譯自物理學機構網頁】研究論文本月16日發表於論文預印本伺服器arXiv上

CCD月塵探測儀榮獲月球探測科學載荷創意設計活動獎

CCD月塵探測儀團隊頒獎後合照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提出了「CCD月塵探測儀」科學載荷創意,從全國二百五十多個候選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得冠軍 。

月塵是月表最重要的環境因素,是月球上的PM2.5 ,其尖銳和易吸附的特性,影響太空人的健康安全、月球車和載荷的正常工作。除人為活動會揚起月球表面的塵埃之外,自然條件下觀察到月球晨昏線上空出現神秘的輝光(glow)。猜測月球輝光是由於漂浮的月塵散射陽光形成,但一直沒法證實,是太陽神計劃遺留的未解之謎。美國太空總署於2013年發射月球大氣和粉塵環境探測器(Lunar Atmosphere Dust and Environment Explorer,簡稱 LADEE ),探測月表上空二十至七十公里的月塵環境,揭露輝光的原因,但未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為探測月表的塵埃環境,並解開月球輝光之謎,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探測思路,並設計了感光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簡稱CCD)月塵探測儀。不同於傳統的直接探測飛行中的單顆粒月塵,我們是探測月球車和登陸器表面沉降的月塵,統計其大小、數量、以及它們隨時間的變化。在實現技術上,採用CCD圖像傳感器直接記錄落在其上的月塵顆粒。微米大小的月塵落在CCD上,遮擋了部分像元(一至十微米),在圖像上呈現為黑點。因此,CCD月塵探測儀可以直接看到月塵,在效果上相當於光學顯微鏡。根據所記錄不同高度的月塵顆粒大小、數量及其隨時間的變化,將得到月塵環境參數,倒算出月球表面電場,並解開月球輝光的謎團。

【圖、文:節錄自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