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新聞

美國太空總署需要為大型太空望遠鏡計劃瘦身

美國太空總署避免超出預算並且影響其他任務,縮減下一個大型太空望遠鏡計劃,其中包括定於本世紀20年代中期啟用的廣角紅外巡天太空望遠鏡(Wide Field Infrared Survey Telescope,簡稱 WFIRST),預計的開支為36億美元,大約超出預算的12%。

WFIRST設計用於研究暗能量的本質以及探尋地外行星。它被天文學界選為名為《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的新世界及新視野》的2010年發表十年調查報告的首要太空任務。不過,該項目的啟動因為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將於201…

等離子科技可以幫助火星探索實現氧氣自給自足

歐洲科學家近日稱,通過等離子技術有望直接將火星上的二氧化碳轉換成氧氣,在未來火星探索之旅中實現氧氣自給自足。

來自葡萄牙里斯本大學、波爾圖大學(Porto University)和巴黎綜合理工大學的一個聯合研究團隊在英國《等離子體科學和技術》雜誌上報告說,火星大氣的壓力和溫度範圍適合應用非熱能(或非平衡態)等離子輔助來高效產生氧氣。火星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達96%,具備通過等離子分解產生氧氣的理想條件。

該研究首席作者,來自里斯本大學的瓦斯科·格拉(Vasco Guerra)博士…

火星有條看不見的尾巴或者可解釋紅色星球大氣消失之謎

美國太空總署火星大氣與揮發物演化任務(Mars Atmosphere and Volatile Evolution Mission,簡稱 MAVEN)最新探測發現,火星擁有隱形的磁場尾巴,且與太陽風相互作用而發生了扭曲。

MAVEN於2014年11月開始執行任務,是首個專門探測火星上層大氣的探測衛星,它的首要目標是回答一個問題:紅色星球是如何失去部分大氣和水,從數十億年前可能適合生命生長的地方,變成如今這個冰冷且不宜居的模樣。此次新研究顯示,在火星上製造出磁尾的這一過程(稱為:磁重聯 magnet…

印度計劃明年發射月船二號太空船再次探測月球

月船二號太空船探月飛行路線
印度太空研究組織公佈,印度計劃2018年三月份發射月船二號太空船前往探測月球。月船二號是印度太空研究組織與俄羅斯共同研製的月球探測太空,也是印度繼月船一號之後的第二個月球探測器。月船二號將由三個部分組成,包括繞月軌道飛行器、月球降落艙和登月機械人。

印度多年前就提出了登陸月球的計劃,月船二號是這計劃的第一步。

【圖、文:節譯自印度太空研究組織網頁】

首顆中法合作的海洋衛星將於2018年發射

中法海洋衛星計劃於2018年下半年由長征運載火箭在中國發射。衛星目前正在國家航天局懷柔總裝集成測試中心進行總裝測試。這顆衛星可以幫助人們預測洋面風浪,監測海洋狀況,同時還能在大氣-海洋界面建模、海浪在大氣-海洋界面作用分析以及研究浮冰與極地冰性質研究等方面發揮作用,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海洋動力以及氣候變化。

中法海洋衛星計劃是2009年展開。在合作中,中國承擔衛星平台和部分載荷研製,以及衛星發射、地面接收和應用等工作;法國承擔衛星部分載荷研製和數據傳輸工作,同時提供兩個地面接收站;衛星測控由中、法共…

中國天文學家確定銀河系新邊界

畫家構思的銀河系俯視圖
中國國家天文台的天文學家利用郭守敬望遠鏡測量到我們身處的銀河系比之前認為的要闊近26%。新的測量結果是銀盤半徑是19千秒差距(kiloparsec,1秒差距 = 3.2616 光年)而銀河的一邊到另外一邊,延伸到38千秒差距,相當於123,940光年。

由於銀河的邊界是觀察不到,所以天文學家一直未能夠確定銀河邊界。而今次測定銀河系新的邊界,亦不應視為是絕對確定的。上述的硏究結果有助於研究宇宙擴大,星系形成和新的恆星的產生過程。

【圖:互聯網;文:節錄自俄羅斯新聞網頁】

獵戶座流星雨香港極大時間在明日晨早

獵戶座流星流星出現時段分佈
獵戶座流星雨是地球經過哈雷彗星在軌道上的殘留物所形成的。雖然流星雨理論高峰時刻在今晚18時45分,但預料香港看見流星雨高峰時間在明日早上4時52分。故此建議觀測期間由10月21日23時30分至22日5時20分。

10月22日天頂每時出現率ZHR估計每小時可見流星數:
市區: 1 顆; 市郊: 11 顆; 鄉郊: 23 顆; 很黑地區:37 顆

預測均以香港標準時間表示

【圖:美國太空總署】

中國天文學家成功測量銀河系旋轉速度和質量

左圖是旋轉速度,右圖是銀河系質量分佈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天體豐度與星系演化研究團組博士後依明阿吉與趙剛研究員合作,首次利用中國郭守敬望遠鏡釋放的第四次巡天數據與美國史隆數碼化巡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縮寫 SDSS)釋放的第八次巡天數據中天琴座RR 變星,測量出銀河系旋轉速度與銀河系質量。

這項研究首次得到了分佈在銀暈中的具有視向速度和金屬豐度等信息的860顆天琴座ab 型RR 變星。之前的一些工作曾採用藍水平分支星,紅團簇星和K 巨星等樣本研究過相同的問題。此次他們利用具有距離精度更高的不同樣本和不同方法研究同一問題,並與之前的工作結果進行比較,對進一步理解這個問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這項研究的主要結論有:通過比較發現郭守敬望遠鏡給出的RR 變星的大氣參數與美國史隆數碼化巡天給出的大氣參數有可比性。研究顯示速度異向參數和太陽基本參數很重要,對最後的結果有明顯影響。在距離銀河系中心十六萬光年範圍內,他們得到的旋轉速度和銀河系質量與之前的理論模型結果符合的很好,與類似的觀測工作得到的結果也有較好的一致性。

【圖、文:節錄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研究全文刊登在已經出版的《天體物理學報》

美國太空總署決定再次延長黎明號服役時間

畫家筆下的黎明號進入穀神星軌道
美國太空總署決定再次延長黎明號(Dawn)役時間,而黎明號將會下降至一個更近穀神星(Ceres)的軌道飛行,並且在燃料耗盡後,保持在這個穩定的軌道上,永遠環繞穀神星旋轉。

美國太空總署的決定容許黎明號跟隨穀神星在明年4月過近日點,屆時穀神星表面上更多冰可能會轉為水蒸汽,形成一個薄的大氣層。歐洲太空總署赫歇爾太空望遠鏡曾經在黎明號扺達穀神星之前檢測到它出現過短暫微弱大氣,科學家假設部分水蒸汽可能來自穀神星淺層表面與冰相關的能量粒子。明年4月近日點時,科學家便可以將地面觀測的數據與黎明號的觀測結果進行比較,進一步研究穀神星這些現象 。

黎明號作為美國太空總署低成本行星科學任務「發現計劃」的一部分,於2007年發射升空;2011年7月進入灶神星(Vista)軌道並進行了為期一年的探索。2012年9月借助離子推進系統,前往由國際天文聯會指定的矮行星穀神星軌道。

太空船的壽命一般依賴於其所在的軌道高度,在延續任務期間,黎明號在目前的軌道上有足夠的推進劑支持其繼續運行一段時間。

【圖、文:節譯自美國太空總署網頁】

科學家發現土衛六發生暴風的強度和頻率遠超我們的想像

土衛六上出現的巨型風暴
科學家利用電腦氣候模型來硏究土衛六上的天氣模式,發現土衛六平均不到一年就會發生一次強烈的暴風雨,每隔二十至三十年就會發生一次極端暴風雨天氣。土衛六上的暴風雨與地球上的不同,在土衛六上,傾盆而下的是液體甲烷。在最多雨的日子裡,每天的雨量至少三百毫米。他們更發現,極端強烈的降雨塑造了土衛六的地表形態。卡西尼號太空船曾經探測到土衛六上的沖積扇地形,這是一種由流動液體沉積導致的地形。

土衛六是太陽系之中除了地球以外,唯一發現表面有活躍河流、湖泊和海洋的天體,它的降雨模式在某種程度上也與地球類似。

【圖:美國太空總署;文:節錄自科學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研究全文刊登在已經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學》期刊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