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融號去年休眠後至今仍然無法喚醒
根據中國探月工程消息,為了應對火星上的沙塵天氣導致的太陽能板發電能力降低及冬季極低的環境溫度,按照設計方案和飛控策略,祝融號火星車在去年5月18日轉入休眠模式。
原本預計去年12月26日後,祝融號巡視區進入初春季節,環境條件好轉,祝融號本應從冬眠中甦醒,恢復正常工作。但到今年1月之後,中國國家航天局科學家一直無法與祝融號取得聯繫,從冬眠中喚醒。理論上祝融號關鍵部件在達到攝氏15度,功率水平到達140瓦的時候,會自動恢復運行。
科學家懷疑火星上的沙塵暴覆蓋了祝融號的太陽能電池板,以至於它無法產生足…

韋伯太空望遠鏡發現可放出奇異紅光的遙遠星系
美國太空總署發佈了一張由韋伯太空望遠鏡拍攝,距離地球二億二千萬光年,飛馬座螺旋星系NGC 7469照片。這個星系充滿塵埃,但通過韋伯太空望遠鏡的紅外線觀測可以觀察到它明亮中心附近密集的恆星形成環等特徵。
NGC 7469是一個直徑約為九萬光年的螺旋星系,中心部位明亮的星團環說明在NGC 7469內部有一個活躍的超大質量黑洞,並且在NGC 7469星系的旁邊還有小星系正在靠攏,天文學家認為觀測NGC 7469的變化能看到星系合併的細節。
【圖:美國太空總署;文:節錄自科學網頁;新聞資訊由林景明提供…

日本著名天文攝影家及科普作家藤井旭逝世享年81歲
日本知名的天文攝影家、科普作家及插畫家藤井旭本月28日逝世。
藤井旭1941年1月12日出生於山口縣的山口市。1963年於多摩美術大學設計系畢業。1969年,他與天文觀測者一起在福島縣白河市建造了一個私人的白河天體觀測所。天體觀測所以他的愛犬「千郎」擔任台長,當地人和天文愛好者暱稱為狗狗天文台長。
藤井旭雖然是天文攝影家,但更為人熟識的反而是他的著作。他撰寫超過二十本的天文入門書籍,1978年出版的『藤井旭の天體望遠鏡ABC教室』可說是經典之作,此書對華人天文愛好者有很深遠的影響,貢獻良多。
…

今日是火星新年
在火星上,由於行星也圍繞我們的太陽公轉,因此類似地以年為單位來測量火星上的時間。在火星的一年與地球的一年之間存在一些顯著差異,讓我們看一下兩顆行星一年之間的一些異同。
在火星上的一年等於686.97地球日(668.59火星日)。繞太陽公轉所需的時間幾乎是地球的兩倍。這意味著如果在火星生活,年齡將大大減少!如果您想年輕一些,只需將當前年齡除以1.881,然後隨便向朋友提及那是在火星上真實的年齡。
像在地球上一樣,將火星日定義為行星圍繞其軸旋轉一圈所花費的時間。這稱為火星日(sol = averag…

洞察號火星探測器因為灰塵過多無法充電今日正式退役
美國太空總署今日(12月21日)公佈,研究火星行星內部結構的火星無人探測器,洞察號,全名「運用地震調查、測地學與熱傳導對火星內部進行探測」(Interior Exploration using Seismic Investigations, Geodesy and Heat Transport 首個字母縮寫組合成 InSight)的簡稱。經過四年的探索火星內部結構任務完成,正式退役。
洞察號在2018年11月26日成功降落在火星上的極樂平原(Elysium Planitia),此後一直使用它的儀器…

兩名在2018年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台灣學生獲得小行星命名
2022年12月12日出版的第二卷第十六期《小行星命名公告》新增三顆中文命名的小行星。
34576 Leeshangjung 李尚融。李尚融(生於1999年)憑藉其工程力學團隊項目,在2018年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中獲得第二名。他當年就讀於台灣嘉義縣私立協和高級中學。
34580 Yenpohsun 顏伯勳。顏伯勳(生於2000年)憑藉其工程力學團隊項目,在2018年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中獲得第二名。他當年就讀於台灣嘉義市政府教育處。
另外一位是新加坡華人,他在2018年英特爾國際…

一顆新的系外行星令天文學家跌破眼鏡
天文學家發現一個木星大小的年輕系外行星HD-114082b,對它的分析的結果顯示它與常見的氣態巨行星不相似,簡單地說,它太重。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天文研究所的天文學家奧加·扎科希(Olga Zakhozhay)與他的研究團隊正在觀察一顆三百光年外的系外行星,該行星僅有大約一千五百萬年的歷史,是到目前為止最年輕的系外行星之一,瞭解該星的性質有望推測行星的形成方式。
一般而言,我們透過兩種方法來全面理解系外行星,凌日法及徑向速度法。凌日法是當系外行星從其母恆星的前方經過時,恆星亮度會因此降低…

加拿大華著名華裔視光學教授及業餘天文學家獲得小行星命名殊榮
2022年11月22日出版的第二卷第十五期《小行星命名公告》新增四顆中文命名的小行星。
10491 Chou 周 = B. R. 周。Bernt Ralph Chou(生於1951年)是加拿大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粵語譯作:窩打老大學)的視光學教授,也是日食眼睛安全方面的權威。 在五十多年的加拿大皇家天文學會(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Canada)志願者生涯中,他曾擔任加拿大皇家天文學會多倫多中心主席三屆,並擔任國家財務主管、…

發射十天後獵戶座號成功進入月球軌道
美國太空總署的獵戶座號太空艙11月25日進入環繞月球的軌道,此時它已接近試飛的一半。這艘太空艙及它的三個測試假人在發射後一個多星期進入月球軌道。
截至11月25日發動機點火後,太空艙距離地球約38萬公里,預計它的最大飛行距離將在幾天內達到離地球約43.2萬公里及離月球6.4萬公里,這將為載人太空艙創造最遠距離的紀錄,目前的紀錄是由太陽神13號保持,距離地球約40.2萬公里。接下來,它將開始返回地球的旅程,在飛行了25天後,預計於12月11日在太平洋著陸。
這次任務的成功與否將決定未來的月亮女神(…

韋伯太空望遠鏡再次刷新最遠星系的紀錄
美國太空總署11月17日的記者會上發佈了兩個異常明亮的極遙遠星系,這兩個特殊天體是在過去所發現巨型星系團阿貝爾 2744(Abell 2744)的外圍區域,雖然這些星系只有銀河系的百分之幾大小。
這兩道遙遠的星光分別來自於大爆炸後四億五千萬年及三億五千萬年,其中第二個的紅移值約為12.5,又叫做GLASS-z12,代表著至今為止所見最遠的星光;當天體離我們越遠,它們的光抵達地球所需的時間就越長,因此凝視遙遠的宇宙深處就像看到遙遠的過去,而且受到宇宙膨脹拉伸的影響,原先光線的波長也被拉伸成紅外光,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