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盟號太空船已經在哈薩克斯坦安全著陸
今早從國際太空站回航的聯盟號MS-16太空船香港時間10時54分哈薩克斯坦(Kazakhstan )傑茲卡茲甘市(Jezkazgan)東南方向147公里處安全著陸。由離開國際太空站直至安全降落地面,共用了2小時56分鐘。
今次在著陸地點附近參與保障太空船著陸安全的主要和備用區,提供約二百名專業救援人員、十二架米格-八型直升機、兩架安-26和安-12飛機以及二十多件地面汽車裝備,其中包括六輛「藍鳥」改裝型搜索後送車PEM-1和PEM-2。
乘搭太空船返回地球的三位太空人分別是俄羅斯的阿納托利&mi…

天體物理學家發現銀河系與另一個星系相撞的證據
美國壬色列理工學院(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物理學、應用物理學和天文學女教授海蒂·祖·紐伯格(Heidi Jo Newberg)為首的研究團隊,發現三十億年前一個矮星系(dwarf galaxy)曾經撞擊銀河系。
大約二十年前天文學家在室女座區域發現了異常高密度的恆星。這些恆星中一些向我們的方向移動而另外一些則正在離開的不正常現象,雖然通常星團內的恆星是會一致移動。
研究團隊中的賓夕法尼亞大學物理及天文系羅賓·桑…

俄羅斯設計葉尼塞超重型火箭用於探月飛行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俄羅斯計劃在2020年至2021年間花費十五億盧布(大約一億五千萬港元)用於編制葉尼塞號(Yenisei)超重型探月飛行運載火箭的技術設計。
資料顯示,計劃撥款十四億七千萬盧布(大約一億四千八百萬港元)用於編制包含有超重型運載火箭和助推器的航天火箭系統技術設計,其中2020年撥款五億四千萬盧布(大約五千四百萬港元),2021年撥款九億三千萬盧布(大約九千百萬港元)。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2018年初簽署了研制超重型火箭的命令。第一次發射定於2028年進行,計劃在阿穆爾州東方…

歐西里斯號今早成功登陸班努小行星採集樣本
經過四年的旅程,歐西里斯號(Origins, Spectral Interpretation, Resource Identification, Security, Regolith Explorer 太陽系起源、光譜解析、資源識別、安全保障、小行星風化層探索者,縮寫 OSIRIS-REx,暱稱:歐西里斯號)小行星探測太空船今日(10月21日)按照預定計劃脫離環繞班努小行星軌道,然後緩慢下降,成功降落到夜鶯(Nightingale)降落點,收集大約六十克岩石和塵埃樣本,現正發動引擎離開班努小行星表面…

42年前美國太空總署可能錯失發現金星生命跡象的機會
加州理工大學波莫納分校(California State Polytechnic University-Pomona)生物化學家拉克什·莫古爾(Rakesh Mogul)教授表示,從美國太空總署檔案資料顯示,科學家於1978年已經首次發現金星存在外星生命跡象。莫古爾教授查閱檔案後找到科學家早前已發現金星存在磷化氫痕跡的證據。
2020年9月14日,英國卡迪夫大學(Cardiff University)和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在《自然-天文學》期刊發表在金星大氣中發現磷化氫。磷化氫是…

一顆最近發現的近地小行星明日早上近距離掠過地球
國際天文聯會通報,一顆2020年10月16日發現臨時編號2020 UA的近地小行星,明日(10月21日)早上香港時間9時58分(± 14分鐘)掠過地球。在最接近地球的時候,2020 UA號小行星與地球的距離大約為44,376.17公里,是地球和月球之間平均距離384,401公里的0.115倍。
稍後香港時間20時41分(± 15分鐘)掠過月球。在最接近月球的時候,2020 UA號小行星與月球的距離大約為275,949.54公里。
小行星直徑估計介乎8至10米。
【圖…

北京郵電大學獲小行星命名
2020年9月24日出版的《小行星通告》新增了一顆中文小行星名稱。
101810 Beiyou 北郵 = 北京郵電大學。北郵(北京郵電大學)是一所關鍵性的多學科中國科學研究大學,設有工程、管理、人文與科學以及資訊技術課程。
(發現者:北京天文台)
【圖:互聯網;文:節譯自國際天文學聯會小行星通告;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北京郵電大學創建於1955年,原名北京郵電學院,1993年經國家教委批准更名為北京郵電大學。以天津大學電訊系、電話電報通訊和無線電通信廣播兩個專業及重慶大學電機系電話電報通訊…

微型衛星發現銀河系被一團氣體所包圍
愛荷華大學的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被一團稱為繞星系周圍介質(circumgalactic medium,簡稱 CGM)的熱氣所包圍。這些發現來自暈衛星(HaloSat)微型衛星的觀測結果,暈衛星是一系列微型衛星之一,屬於6U CubeSat(立方體微型衛星),大小僅10 x 20 x 34 厘米。於2018年5月從國際太空站釋放發射,主要觀察繞星系周圍介質發射的X射線以尋找重子暗物質,這是不具備發光條件的氣體或星體。暈衛星目的是證明重子暗物質可能存在於那裡。
暈衛星所搜尋的重子暗物質,不同於暗物質,暗…

天文學家可能發現多一顆在銀河系之中漂流的流浪行星
並非所有行星都圍繞恆星運行,有些行星因為某種原因,從原來的恆星系統中彈出,在星際空間自由漂浮。幾十年來,天文學家一直試圖研究這種難以捉摸的流浪行星,希望找到它的大小和數量的模式,這些模式可能揭開行星系統如何出現和演化的其它隱藏細節。
到目前今為止,已知的少數幾顆流浪行星,大多數流浪行星都是比較巨大氣態行星,但今次天文學家發現一顆細小,岩石流浪行星,它的體積可能比地球還要細小。如果確認它的流浪狀態,那麼介乎火星至地球質量的星體會是有史以來發現最細小的自由漂浮流浪行星。由於美國太空總即將發射羅曼太空望…

中國第六批郭守敬望遠鏡數據集向全世界公開發佈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按照國際天文界慣例及《郭守敬望遠鏡光譜巡天數據政策》,2020年9月底,包含郭守敬望遠鏡(Large Sky Area Multi-Object Fiber Spectroscopy Telescope,簡稱 LAMOST)先導巡天及正式巡天前六年的光譜數據第六批數據集(簡稱 DR6)第二版本(簡稱 v2)對全世界公開發佈。
郭守敬望遠鏡DR6光譜數據獲得於2011年10月至2018年6月共七年的巡天觀測。一期光譜巡天完成之後,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郭守敬望遠鏡步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