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文學家在土星一發現內部海洋的證據
美國西南研究所的一名冰衛星地球物理學專家艾莉莎·羅登(Alyssa Rhoden)博士原本想證明土星最內層的微小衛星,土衛一(Mimas)是一顆凍結的惰性衛星,但卻發現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土衛一有一個液態的內部海洋。在美國太空總署空卡西尼號(Cassini)任務的最後幾天,它在土衛一自轉中發現一種奇怪的振動或振盪,這通常顯示一個地質活躍的物體能夠支撐內部海洋。如果土衛一有海洋,它代表一類新的小型隱形海洋世界,其表面不會暴露海洋的存在。
過去二十五年來行星科學最深刻的發現之一是,在我們…

中國著名彗星獵手蘇華獲得小行星命名
2022年1月17日出版的第二卷第一期《小行星命名公告》新增一顆中文命名的小行星,小行星由星明天文台在2010年11月26日發現。
589944 Suhua 蘇華。蘇華(生於1972年)是湖南省益陽市的中國業餘天文學家。他是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學天文學會學術顧問,他發現了二百多顆SOHO彗星。
【圖:星明天文台;文:節譯自國際天文聯會小行星命名公告;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示】…

好奇號新發現的碳同位素可能為古代火星提供線索
美國太空總署的好奇號(Curiosity)火星車在2012年8月6日降落在火星上,此後一直在蓋爾(Gale)隕石坑中漫遊,採集樣本並將結果送回家供研究人員解釋。對從六個暴露位置(包括暴露的懸崖)採集的沉積物樣本中的碳同位素進行分析,研究人員對碳的來源有三個合理的解釋,包括:宇宙塵埃、二氧化碳的紫外線降解或生物產生的甲烷的紫外線降解。
這三種情況都是非常規的,與地球上常見的過程不同。碳有兩種穩定同位素,碳-12和碳-13。通過觀察物質中每種同位素的含量,研究人員可以確定發生的碳循環的細節,即使它發生…

公民科學家在大約379光年外發現一顆不太熱的木星大小系外行星
由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行星天文學家保羅·達爾巴(Paul Dalba)博士領導的一隊研究小組公佈研究結果,即在距離天龍座方向約379光年的地方發現一顆系外行星TOI-2180 b。不僅是專業的天文學家,還有正在分析美國太空總署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Transiting Exoplanet Survey Satellite)觀測數據的公民科學家,在TOI-2180 b的發現中大有貢獻。
據研究小組介紹,TOI-2180 b的質量約為木星的2.8倍,直徑與木星幾乎相同,還有一顆比太陽稍大的…

歐洲太空總署柏拉圖系外行星計劃獲准繼續研發
歐洲太空總署的行星凌日和恆星振盪觀測(PLAnetary Transits and Oscillations of stars,暱稱:柏拉圖Plato)衛星系外行星計劃在2022年1月11日通過關鍵的審批程序,獲准繼續研發。
審查驗證整個探測衛星平台和有效載荷模塊的成熟度,確認探測衛星有效載荷接口的可靠性、有效載荷計劃,特別關注二十六台相機的系列生產,以及探測衛星時間表。柏拉圖會使用二十六台相機來發現圍繞類似於我們太陽的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
由於與相機系列生產相關的開發風險,關鍵里程碑審查是在任…

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以外第二顆超級系外衛星的證據
天文學家大衛·基平(David Kipping)助理教授在他工作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冰涼世界實驗室(Cool Worlds Lab)檔案數據中發現一顆系外衛星訊號,顯示未來可能會發現更多系外衛星。
基平報告的第二顆超大衛星圍繞太陽系外一顆木星大小的行星運行。如果得到證實,這次發現可能意味著系外衛星在宇宙中與系外行星一樣普遍,而且無論大小,這樣的衛星都是行星系統的一個特徵。
但這可能是一個漫長的等待。四年前首次發現系外衛星仍在等待確認,而對這個最新候選者的驗證可能同樣漫長且有爭議。
…

中國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質量較之前測量變輕
銀河系總質量是天體物理的基本參數,與很多重要天體物理問題直接相關。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王建嶺副研究員領銜的國際團隊,與法國巴黎天文台弗索瓦·哈默 (Francois Hammer)和楊雁賓博士合作,利用歐洲太空總署蓋亞(Gaia)衛星的最新觀測數據,結合新一代動力學建模方法,推導銀河系重子物質與暗物質的質量分佈。他們發現銀河系質量在五千億到八千億太陽質量之間,顯示銀河係比之前測量較輕。
由於銀河系質量的重要性,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天文學家一直在試圖精確測量銀河系質量及其分佈情況。但前人…

一顆超級海王星類型的系外行星上檢測到水蒸氣
最近發現的行星TOI-674 b比海王星大一點,繞著一顆大約150光年外的紅矮星運行。問題是它的大氣中含有多少水蒸氣。但TOI-674 b的大氣層比許多其它的系外行星大氣層更容易觀測,使到它成為深入研究的主要目標。
這顆行星的距離、大小和與母恆星的關係使到它特別容易由太空望遠鏡觀測到。在距離150光年位置,相當接近地球。這顆恆星本身相對涼爽,不到我們太陽的一半大,肉眼無法從地球上看到,但這也轉化為天文學家的優勢。當這顆相對較大的行星在一顆超級海王星大小級別的系外行星經過它細小母星的表面時,望遠鏡可…

美國天文學家發現三顆瀕臨死亡的系外行星
美國夏威夷大學天文學研究所的天文學家最近發現三顆接近生命盡頭的系外行星。這三顆氣態巨大系外行星首先由美國太空總署的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Transiting Exoplanet Survey Satellite)任務探測到,它們的一些週期最短的軌道圍繞著次巨星或巨星。其中一顆行星TOI-2337b將在不到一百萬年的時間內被母星吞噬,比目前已知的任何其它行星都要快。
研究人員估計,這些行星的質量介乎木星質量的0.5至1.7倍之間,大小範圍從略為細小到超過木星大小的1.6倍。它們的密度範圍也很廣,從軟…

天文學家在罕見恆星誕生搖籃中當場抓住入侵者
使用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次毫米波陣列(Atacama Large Millimeter/submillimeter Array)射電望遠鏡和甚大天線陣列(Karl G. Jansky Very Large Array)的天文學家在大犬座Z(Z CMa)恆星系統中罕見探測到出現的恆星飛越入侵事件。一顆非屬於原本恆星系統的入侵天體靠近雙星周圍的環境並與之產生相互作用,導致在它周圍的行星盤中形成混亂的塵埃和氣體流。
雖然這種基於入侵者的飛越事件以前在恆星形成的電腦模擬中經常出現,這些事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