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現象及活動

「創科驅動 成就夢想 」科技展 – 航天放飛中國夢


計畫展示展項148件,其中實物69項、模型35項,視頻11個,互動展項33項。此外還有7項相關活動。

日期:2017.06.29(四) ~ 2017.07.02(日)
地點:維多利亞公園足球場

免費展覽,歡迎公眾參觀

#148

此活動由香港各界慶典委員會主辦。

義大利天文學家西奇誕辰


佩特·安吉洛·西奇(義大利語:Pietro Angelo Secchi,1818年6月29日-1878年2月26日),義大利天文學家。

他是恆星分類與天體光譜學的先驅。西奇32歲時成為梵蒂岡天文台的主任。經由他對太陽的觀測,發現了太陽的針狀體,他發現3顆彗星,包括奇彗星(C/1853 E1)。他繪製了第一批火星的彩色插圖,並且指出義大利文的canali是行星表面上的溝槽。

在月球和火星都有以西奇為名的坑洞用來紀念他。

【資料:維基百科】

美國天文學家海耳誕辰


喬治·埃勒里·海耳(George Ellery Hale,1868年6月29日-1938年2月21日),出生於美國芝加哥,著名天文學家。他曾於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天文台(1889-1990)及柏林(1893-1894)接受教育。當他仍是麻省理工學院大學生時,便已發明了太陽單色光照相儀(spectroheliograph),並且透過該儀器發現了太陽表面的渦流(solar vortices)及太陽黑子的磁場。

1890年,他出任自己在芝加哥擁有的「建伍天體物理天文台」Kenwood Astrophysical Observatory 台長,1893年至1905年出任芝加哥大學的教授,他也是《天文及天體物理》(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編輯(1892-1895)及《天體物理學報》(Astrophysical Journal,1895年起)的創刊編輯。「天體物理學」(Astrophysics)這個詞語,便是由他所創的。

他擅長向富商籌集經費,並曾促成三個大型天文台的成立,並安裝當時最先進的儀器,包括擁有全世界最大口徑折射望遠鏡的葉凱士天文台(他於1895年至1905年出任該台的台長)及威爾遜山天文台(於1904年至1923年出任該台台長)。在威爾遜山天文台工作期間,他聘用了沙普利(Harlow Shapley)和哈勃(Edwin Hubble)兩位後來有名的天文學家。1928年,海耳又獲得洛克菲勒基金會600萬美元捐款,興建帕洛馬山天文台,並安裝一台口徑200英吋的反射望遠鏡,為當時全球最大的望遠鏡,此望遠鏡由加州理工學院管理,海耳對該校的發展上亦擔當過重要角色,令它成為頂尖的研究大學。1969年,帕洛馬山天文台和威爾遜山天文台合併,命名為海耳天文台。

以他的名字來命名的物件包括:帕洛馬山天文台的海爾望遠鏡;22年的太陽周期海爾周期(雙黑子週期);1024號小行星海爾;月球及火星上的環形山

【資料:維基百科】

「創科驅動 成就夢想 」科技展 – 航天英雄與小學生真情對話會


提升香港小朋友對航天科技的興趣、增進對國家航天業發展的認識

時間:2017.06.29(四) 11:30 ~ 12:30
地點:維多利亞公園
對象:小學學生(一位家長陪同)

免費活動,參加者必須答對問題及報名,2017.06.25截止,2017.06.26抽籤選拔

#148

此活動由香港各界慶典委員會主辦。

天文快樂時光


時間:2017.06.28(三) 19:30 ~ 21:00
地點:香港太空館天台
主持:(天文匯)

免費活動,歡迎公眾參加
候備:如天氣欠佳,活動內容將作調整

此活動由香港太空館主辦。

Itty Little Radio Telescope 入門


時間:2017.06.27(二) 19:00 ~ 20:15
地點:理工大學R507室
講者:梁振聲 博士 (香港天文學會理論组组長)
語言:廣東話

内容簡介:Itty little radio telescope是美國業餘射電天文學家協會推介給廣大市民用的小型射電望遠鏡,今次會從安装,軟件至觀測方法介绍给大家。本講座適任何人仕

此活動由香港天文學會 理論天文組主辦。

2016-17年度天文課程 (中學天文課程)


中學天文課程

日期:
2017.06:01(四),02(五),05(一),08(四),12(一),15(四),19(一),27(二)
時段:19:00 ~ 21:30

地點:荃灣荃錦公路101號 嗇色園可觀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館

◎高中天文課程
對象: 中四至中六級物理科學生
◎日間/晚間天文活動
對象:中一至中六學生

名額:每節45

免費課程,惟不包括交通費,2016.10.03(一) 09:00起,參加者必須報名,2016.10.13(四) 13:00截止,抽籤選拔

【訊息由張詠倫提供】

此活動由可觀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館主辦。

美國天文學家柯蒂斯誕辰


希伯·柯蒂斯(Heber Doust Curtis,1872年6月27日-1942年1月9日),美國天文學家。

柯蒂斯1872年出生於美國密西根州的馬斯基根,1893年在密西根大學獲得碩士學位,1896年他成為天文學教授,於1898年進入利克天文台工作,1902年獲得維吉尼亞大學天文學的博士學位。

根據范·馬南(Adriaan van Maanen,1884—1946)的觀測結果,柯蒂斯認為觀測到的旋渦星雲是遠在銀河系以外,與銀河系相似的恒星系統,這一點與美國天文學家哈羅·沙普利堅持的銀河系是宇宙中的主要天體的觀點不同。1920年4月26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在華盛頓舉辦了一場著名的辯論,史稱「沙普利-柯蒂斯之爭」。雙方分別就各自的觀點進行了時間為半個小時的報告。由於柯蒂斯具有良好的口才,多數人認為他在這場爭論中略微占了上風。後來的觀測表明柯蒂斯的觀點是基本正確的。

柯蒂斯發現,在M31的附近觀測到大量的新星,顯示它們與M31有物理上的聯繫,並且這些新星的亮度比其他新星暗很多。柯蒂斯由此計算出M31的距離約為100k秒差距,並從角大小估算出M31的尺度約為3k秒差距,與當時認為銀河系的大小相近。後來的研究表明,柯蒂斯錯誤地將新星與M31中的超新星相混淆,使得M31的距離被低估了5倍。

【資料:維基百科 ;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專題講座:走向航天強國 – 中國航天的發展歷程和展望及香港的機遇


中國航天事業自1956年創建以來,創造了載人航天、探月等為代表的輝煌成就。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中國航天已經走向世界。

中國以「宇航系統、導彈武器系統、航天技術應用產業、航天服務業」為代表的中國航天發展主業和以「載人航天、探月工程、運載火箭、北斗衛星」為代表的工程佈局規劃,著重介紹空間站、對地觀測、北斗等研究計劃及進展,並對天地信息一體化、空間飛行器在軌服務與維護、重型運載和深空探測等中國航天技術的未來發展和方向作出展望。

時間:2017.06.27(二) 09:30 ~ 12:00
地點:香港理工大學 賽馬會創新樓V322演講廳
講者:
  ●包為民 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暨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白明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天舟一號總設計師)
  ●宋征宇 (長征火箭副總設計師)
語言:普通話

免費講座,參加者必須登記,座位有限,先到先得

#147

此活動由香港理工大學 創新及科技發展處主辦。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