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現象及活動

物理學家的思考方式(第二部份):相對論


我們會在這部分討論量子力學理論的發展。學員需略懂微分方程和線性代數,才能深入了解量子力學的數學結構。如對波(waves)有基本認識,將更有幫助。
我們會先了解波粒二象性的實驗觀察,以及物理學家(薛丁格、海森堡、狄拉克)如何從極其複雜的實驗確立量子力學理論。

時間:下午5時30分至7時30分
地點:香港資優教育學苑 305室
名額:20
導師:吳大琪教授
對象:中四至中六 學苑學員

【訊息由張詠倫提供】

此活動由香港資優教育學苑主辦。

光污染研究比賽截止報名


最近,比賽主辦機構啟動「Globe at Night – Sky Brightness Monitoring Network」研究項目,在全球多個地方設立光污染監測站,推動國際性的光污染研究。聯合國將2015年定為「國際光年」,是次比賽讓中學生透過親身參與光污染研究,從而了解香港日益嚴重的光污染問題。
報名
日期:2015.12.18(五) 截止
提交報告
日期:2016.02.26(五) 截止
入圍名單
日期:2016.04.23 前公佈
口頭匯報及頒獎典禮
時間:2016.04.23(六) 10:00
地點:(待定)
對象:中學生,隊制(1~5名學生+1負責老師)

更詳細資料請按左下角「外部連結」

【訊息由張詠倫提供】

此活動由香港大學、可觀中心、國際天文聯會主辦。

http://nightsky.physics.hku.hk/KE/201516/wp-content/uploads/doc/LightPollutionResearchCompetition201516Guideline.pdf

教師天文研習班:簡易天文攝影+實習

2015-16教師天文研習班(加開) (FB) @可觀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館
天文觀星入門+實習
時間:2015.12.18(五) 19:00 ~ 21:30
地點:荃灣荃錦公路101號 嗇色園可觀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館
簡易天文攝影+實習
時間:2016.01.08(五) 19:00 ~ 21:30
地點:荃灣荃錦公路101號 嗇色園可觀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館
郊外觀星考察
時間:2016.01.09(六) 19:00 ~ 22:00
候備:2016.01.16(六) 19:00 ~ 22:00 (若原定日期遇天氣欠佳,或教育局公佈所有學校停課而不能取消,則採用補辦日子)
地點:西貢萬宜水庫
名額:27
對象:全港中、小學教師及教職員

收費活動,尚餘小量名額,歡迎各位老師和教育工作者報名參加,先到先得

【訊息由張詠倫提供】

此活動由可觀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館主辦。

http://www.fieldstudycourse.net/astronomy/

今日木衛現象


木衛現象預報的時間同時適用於所有東八時區 (UT+8)的地方,包括: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澳門、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只列出可見現象

日 時 分 木衛 現象
17 01 23.9 1 食始
17 01 30.2 4 食始
17 04 55.0 1 掩終
17 05 16.8 4 食終

食始 = Eclipse Disappearance
食終 = Eclipse Reappearance
掩始 = Occultation Disappearance
掩終 = Occultation Reappearance
凌入 = Transit Ingress
凌出 = Transit Egress
影入 = Shadow Ingress
影出 = Shadow Egress

今次天象更詳細資料請按左下角「外部連結」

http://forum.hkas.org.hk/thread-9203-1-1.html

星系合併在大質量星系生命中扮演的角色


Seminar – The Role of Galaxy Merging in the Life of Massive Galaxies

In the local Universe, the most massive galaxies of above 1×10^11 solar masses are typically situated at the centres of galaxy clusters or groups, and have elliptical light profiles. They have uniformly old stellar populations, containing mostly stars formed when the Universe was only 2-3 Gyrs old. Merging has been proposed as an important driver for their evolution, possibly responsible for morphological transformations, size growth, ignition of active galactic nuclei as well as both triggering and quenching of star formation. Accurate measurements of the merging history of massive galaxies is thus instrumental to understand their evolution. While several measurements of the merging fraction of massive galaxies up to z~3 exist to date, they lead to discrepant conclusions of whether the fraction is increasing or diminishing.

My recent work resolves this discrepancy through the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the galaxy merger fraction up to z=3 in the COSMOS field. Based on the largest photometrically identified sample of mergers at z>1, the discrepancy across previous studies is found to be due to a selection effect. I will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of our results in the context of massive galaxy evolution, namely stellar mass accretion history, number density evolution and size growth.

時間:2015.12.17(四) 11:00
地點:香港大學 莊月明物理樓 522室
講者:Dr. Allison Man (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
語言:英語

免費會議,歡迎公眾參加

【訊息由張詠倫提供】

此活動由香港大學物理學系主辦。

「攝星之路」相片分享講座


除了各種不同的攝星範疇之外,也會分享講者這六年來的「攝星之路」如何離經叛道。

時間:2015.12.17(四) 19:00 ~ 20:35
地點:香港灣仔軒尼詩道 213-219 號三樓
名額:20
講者:不動名王

免費講座,參加者必須報名,以抽籖選拔

【訊息由張詠倫提供】

此活動由香港創藝攝影學會主辦。

今日木衛現象


木衛現象預報的時間同時適用於所有東八時區 (UT+8)的地方,包括: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澳門、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只列出可見現象

日 時 分 木衛 現象
16 00 26.0 2 掩終
16 04 17.6 1 影入
16 05 30.9 1 凌入

食始 = Eclipse Disappearance
食終 = Eclipse Reappearance
掩始 = Occultation Disappearance
掩終 = Occultation Reappearance
凌入 = Transit Ingress
凌出 = Transit Egress
影入 = Shadow Ingress
影出 = Shadow Egress

今次天象更詳細資料請按左下角「外部連結」

http://forum.hkas.org.hk/thread-9203-1-1.html

美國天文學家巴納德誕辰


愛德華·愛默生·巴納德(Edward Emerson Barnard,1857年 12月 16日-1923年 2月 6日),美國天文學家。他于田納西州納許維爾出生,有一名兄弟。父親魯本·巴納德(Reuben Barnard)在他出生前去世,由母親伊莉莎白·珍·巴納德(Elizabeth Jane Barnard)獨力撫養。由於家境貧困,巴納德沒有受過什麼正統教育。他的首樣興趣是攝影。就在 9歲那年,他成了一位攝影師的助手。後來他對天文學產生興趣。在 1876年,他購買了一台 5英吋口徑的折射望遠鏡,並於 1881年發現他的第一顆彗星(但他未能公佈這個發現)。同年,他發現了個人的第二顆彗星。在接下來的一年,他發現了個人第三顆彗星。當時他仍在照相館工作,並於 1881年迎娶了在英國出生的蘿達·卡爾佛特(Rhoda Calvert)。在 19世紀的 80年代,有一位商人贈予每顆新彗星的發現者 200美元的獎金。那時巴納德共發現了 8顆,這筆錢讓他能蓋一所房子與妻子生活。

當巴納德的名字為納許維爾的業餘天文愛好者所認識之後,他們為他籌集了一筆獎學金,使他能到范德堡大學升學。巴納德 30歲時大學畢業,並受聘於利克天文台(Lick Observatory)。在 1892年,他觀測一顆新星時發現它有氣體釋出,他認為這是星體的爆發。同年,他發現了木衛五。這是繼伽利略於 1609年發現四顆木衛之後首次,也是最後一次以目視方式發現木衛。其它的木衛皆以攝影方式發現。在 1895年,他獲芝加哥大學聘為天文學教授,因此有機會使用葉凱士天文台(Yerkes Observatory)的 40英寸折射望遠鏡。那段時期他的主要工作是拍攝銀河。他與馬克斯·沃夫合作,發現銀河的一些黑暗區域其實是由氣體與塵埃遮擋了背景的星光而形成的。1916年,巴納德發現一顆擁有巨大自行的恒星。該恒星後來被稱為巴納德星。它是除南門二以外最接近太陽的恒星。1923年 2月 6日,巴納德于威斯康辛州威廉灣(William Bay)逝世,終年65歲,遺體下葬于納許維爾。在他死後 4年,他出色的天文照片被結集出版成Photographic Atlas of Selected Regions of the Milky Way一書。小行星 819,月球、火星上均有一個撞擊坑以其名字命名。

【資料:維基百科;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今日木衛現象


木衛現象預報的時間同時適用於所有東八時區 (UT+8)的地方,包括: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澳門、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只列出可見現象

日 時 分 木衛 現象
15 03 44.5 3 影出
15 05 21.9 3 凌入

食始 = Eclipse Disappearance
食終 = Eclipse Reappearance
掩始 = Occultation Disappearance
掩終 = Occultation Reappearance
凌入 = Transit Ingress
凌出 = Transit Egress
影入 = Shadow Ingress
影出 = Shadow Egress

今次天象更詳細資料請按左下角「外部連結」

http://forum.hkas.org.hk/thread-920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