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文學家在經典新星領域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博士研究生郭雲浪與王博研究員在經典新星領域獲得新進展,可以用來限制經典新星爆發過程中的白矮星混合理論。

經典新星是發生在白矮星表面的熱核反應現象, 對星系化學演化起著重要的作用, 同時也是Ia型超新星的前身星候選體。在密近雙星系統中,白矮星通過洛希瓣(Roche lobe)從它的伴星上吸積物質,一旦在白矮星表面積累了足夠的物質,就會觸發失控的熱核反應,形成新星爆發(上圖)。在新星爆發期間, 光度急劇增長, 產生的能量足以拋掉大部分吸積物質。通過對新星拋射物的研究,可以了解新星系統的特徵,比如白矮星質量、吸積率以及伴星的性質等。

近幾十年來, 觀測上顯示絕大部分的新星拋射物中有碳、氮、氧、氖、鈉、鎂和鋁等金屬增豐現象,這說明在新星爆發過程中存在吸積物質與白矮星自身物質的混合(即白矮星混合)。 然而, 新星爆發中的白矮星混合過程仍不清楚。 為此,研究人員對新星爆發過程中的白矮星混合度和新星拋射物進行系統性研究,提出用拋射物中的四個元素豐度比值來測定新星爆發過程中的白矮星混合度。項目組發現在新星系統中,小質量白矮星會導致高的白矮星混合度。

【圖:物理學機構;文:節錄自科學網頁;新聞資訊由林景明提供】研究全文刊登在2022年第660卷《天文學及天體物理學報》A53;標題是:Mixing fraction in classical novae

發表評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