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探測到外星生命時該怎麼做?
雖然截至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發現任何外星生命的證據,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就不用為了那天的到來準備任何事情,畢竟許多科學家認為外星生命的存在機率是相當高的。
美國太空總署的研究人員闡述了「為何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報告外星生命證據」的框架,根據該文的說法,我們這一代人可能真的會發現地外生命的證據,這種特權同時也伴隨著責任,發現生命不太可能是一個有或沒有的簡單事件,歷史上有許多生命探測的說法,後來被證明是錯誤或模稜兩可的。
如果我們把對外星生命的探索定義為一種漸進式的努力過程,過程中的錯誤或是死胡同都是這項科學進展中的一部分,這種多層次且複雜的定性評估就如同現在美國太空總署本身使用的「技術就緒指數」。在天文生物學中,我們可以針對生命探測信心指數分級,最低層級可能是識別生物潛在可能性,隨著層級的提升會有更具體或特定的要求。
這種更細緻的尺度分級,藉由一系列客觀、苛刻的基準來跟蹤潛在生命探測,將有助於學界解釋各個科學家報告的新發現究竟是到達哪一個層級,並為其賦予相應價值。
【圖:Getty Images 免版稅照片;文:節錄自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頁】研究全文刊登在2021年10月27日出版的《自然》期刊 標題是: Call for a framework for reporting evidence for life beyond Ear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