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厄同小行星接近太陽時放出鈉蒸氣形成好似彗星般的活動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以約瑟·馬西羅(Joseph Masiero)為首的研究團隊,利用電腦模型和實驗室測試發現,這顆小行星在靠近太陽的軌道運行時,可能會釋放鈉蒸氣,從而解釋它的亮度增加的原因。

當彗星穿過內部太陽系時,太陽會加熱它,導致地殻以下的冰蒸發到太空中。排出的蒸氣會驅散灰塵和岩石,氣體會產生一條明亮的彗尾,好似幽靈的面紗一樣,從彗核延伸數百萬公里。

彗星包含許多不同的冰,而小行星主要是岩石,並不以產生如此壯觀的景象。但這項研究調查了編號3200,近地小行星法厄同(Phaethon)雖然它缺乏大量的冰,實際上如何表現出類似彗星的活動。

這顆5.8公里闊的小行星是一年一度的雙子座流星雨的來源,它靠近太陽時會變亮。彗星的典型行為是這樣的:當它們升溫時,它們冰冷的表面會蒸發,隨著排出的氣體和塵埃散射更多的陽光,它們會變得更加活躍和明亮。但是,如果不蒸發冰,是什麼導致法厄同小行星變亮呢?原因可能是鈉原素。

法厄同小行星524天的拉長軌道,使它處於水星軌道內,在此期間太陽將小行星表面加熱至攝氏750度。有了這樣一個溫暖的軌道,小行星表面附近的任何水、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冰早就蒸發掉。但在那個溫度下,鈉可能會從小行星的岩石中冒出,進入太空。

馬西羅表示,法厄同是一個奇怪的天體,當它接近太陽時就會變得活躍。我們知道它是一顆小行星,也是雙子座流星雨的來源。但它幾乎沒有冰,所以我們對小行星中相對豐富的鈉可能是推動這一活動的元素的可能性很感興趣。

【圖、文:節譯自美國太空總署2021年8月16日新聞公佈】研究全文刊登在2021年8月日16出版的《行星科學》期刊 標題是: Volatility of Sodium in Carbonaceous Chondrites at Temperatures Consistent with Low-perihelion Asteroids

發表評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