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認為已經了解銀河系宇宙射線的來源
大約一個世紀前,科學家開始意識到,在地球大氣中探測到的一些輻射並非來自本地。這最終導致了宇宙射線、高能質子和失去電子並加速到相對論速度(接近光速)的原子核的發現。然而,關於它們的起源依舊是個謎。
由日本名古屋大學福井康雄教授領導的一項新研究,首次量化了超新星殘骸中產生的宇宙射線數量,解決了一個百年之謎,並精確定位了宇宙射線來源的重要一步。
利用他們開發的量化星際空間伽馬射線源的新方法,來觀察超新星殘骸 (Supernova remnant)RX J1713.7-3946。
他們結合來自納米比亞(Namibia)的非常高能量伽瑪射線天文台的高能立體視野系統(High Energy Stereoscopic System)數據、歐洲太空總署X射線多鏡面任務(XMM-Newton)的X射線數據以及日本名古屋大學位於智利拉斯坎帕納斯天文台(Las Campanas Observatory)的南天(なんてん)射電望遠鏡和澳洲望遠鏡緻密陣列 (Australia Telescope Compact Array)的星際介質中氣體分佈的數據,確定質子佔宇宙射線的67±8%,電子佔33±8%,兩者比例大約是7:3。
這是具有開創性的研究成果,藉由量化宇宙射線的可能起源,得到超新星殘骸是宇宙射線來源的最明確證據。
【圖:Getty Image;文:節錄自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