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克太陽探測器揭露金星電離層與太陽週期的關係
當美國太空總署的派克太陽探測器(Parker Solar Probe)飛越金星大氣的電離層時,偵測到低頻無線電波訊號,幫助我們了解金星如何響應太陽磁場的週期變化。
金星大小和組成皆與地球相似,卻是一個灼熱、充滿有毒氣體、可能不適合生命發展的世界。為何金星和地球環境如此不同,是行星科學家和天體生物學家深感興趣的問題。金星表面的高溫與二氧化碳為主的濃厚大氣及硫酸雲,使得探測衛星與登陸器的運作極富挑戰,因而近日的觀測資料常來自非以金星為主目標的計劃(例如:派克太陽探測器)。
近日,派克太陽探測器為能更近距離觀測太陽,利用金星的重力來調整速度和軌道,而就在近距離飛越時觀測到此無線電波訊號。科學家發現,這與伽利略號探測器在飛越木星衛星的電離層(陽光游離大氣層使其形成電漿狀態)時,所記錄到的低頻電波輻射相同。
藉此科學家計算出金星電離層密度,並與1992年直接觀測到的數據比較,發現目前的密度只是先前估計的十分之一,並認為此和太陽的週期活動有關。太陽的南北磁極約每十一年交換一次,雖目前尚不清楚磁場活動週期的產生機制,但已知太陽磁場在磁極轉換時較弱。在磁極轉換後磁場會逐漸增強,相關的太陽的活動如黑子(表面磁場較強處)、閃焰、日冕物質拋射等…也會增加。
地面上的觀測亦發現金星電離層會隨太陽週期改變,在太陽活動較強時電離層密度會上升,反之亦然。之前缺乏直接觀測來佐證,現在已知1992年靠近太陽活動的極大期,而2020的觀測靠近極小期,與地面上的觀測結果一致。
太陽的週期對金星電離層的影響有兩個可能解釋。其一是,在太陽極小期時,金星電離層高度會被壓縮,使得迎向太陽面被解離的離子不易流向背光處,使得背光處的電離層較稀薄。另一是,在太陽活動極小期時,金星電離層流失的速度較快。還需要更多的觀測來了解背後的機制。
【圖:美國太空總署;文:節錄自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