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文學家在富碳Ia型超新星SN 2017hpa觀測研究取得進展


一般認為,Ia型超新星起源於碳氧白矮星的熱核爆炸,基本相同的峰值光度使它們成為銀河系外距離的指標,也是研究宇宙膨脹的重要探針。Ia型超新星存在多樣性,不同的前身星系統或爆發機制可能影響其作為距離探針的精度。Ia型超新星中未燃燒碳的存在由單一燃燒過程決定,可作為其爆炸機制的診斷工具。理論上,約40%的Ia型超新星早期光譜中應能檢測到碳,但目前觀測到的富碳Ia型超新星樣本有限。… 繼續閱讀

獨創號火星直升機準備首次飛行


美國太空總署目標是在4月8日之前將獨創號(Ingenuity)火星直升機首次嘗試在另一顆行星上進行動力控制飛行。但是,重達1.8公斤的直升機進行首次飛行之前,必須達到一系列艱鉅的里程碑。… 繼續閱讀

火星早期宜居氣候研究取得進展


火星早期的氣候是溫暖潮濕還是寒冷乾旱是行星科學中尚未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之一。火星表面廣泛分佈的含水礦物和水流地貌顯示,火星早期存在長期的暖濕氣候,然而氣候模型認為,火星早期可能長期處於乾冷狀態。研究火星上廣泛分佈的蜿蜒脊狀地貌特徵及含水礦物分佈可為理解該問題提供重要支撐。… 繼續閱讀

英國天文學家諾曼·普森誕辰


諾曼·羅伯特·普森 (Norman Robert Pogson,1829年3月23日-1891年6月23日),出生於英國的天文學家。他在十八歲的時候,己計算出兩顆彗星的軌道。1851年,他在牛津的雷德克里夫(Radcliffe)天文台擔任助手,1860年,他前往印度馬德拉斯出任官方天文學家。在馬德拉斯天文台,他編製了包括11,015顆恆星的Madras星表。此外,他在這段期間亦發現了五顆小行星及六顆變星。… 繼續閱讀

美國德裔火箭專家馮·布朗誕辰


馮·布朗(Wernher von Braun,1912年3月23日-1977年6月16日),德裔火箭專家,二十世紀航天事業的先驅之一。曾是著名的V1和V2火箭的總設計師。納粹德國戰敗後,美國將他和他的設計小組帶到美國。移居美國後任美國太空總署的太空研究開發項目的主設計師,主持設計了太陽神4號的運載火箭農神五號。太空總署用以下的話來形容馮·朗:「無庸置疑的,他是史上最偉大的火箭科學家。他最大成就是在擔任美國太空總署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總指揮時,主持農神五號的研發,成功地在1969年7月首次達成人類登陸月球的壯舉。」… 繼續閱讀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