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發現早期宇宙的黑洞噴出異常長的噴流


天文學家使用美國太空總署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Chandra X-ray Observatory)觀測數據,發現早期宇宙超大質量黑洞噴出異常長的粒子流,如果後期觀測得到證實,將是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它距離約127億光年。噴流來源是類星體,編號PSO J352.4034-15.3373(簡稱PJ352-15),位於年輕星系的中心,它的質量約太陽的十億倍。超大質量黑洞如何在早期宇宙迅速增長,是當今天文學的關鍵問題之一。天文學家認為,儘管黑洞有強大重力,但黑洞並不會直接吸入物質。環繞黑洞吸積盤的物質需要先失去速度和能量,然後才能向內墜落越過事件視界(event horizon)。吸積盤的磁場產生煞車作用並為噴流提供動力,這是吸積盤物質失去能量並因此提高黑洞生長速率的關鍵。

天文學家使用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觀測PJ352-15共三天,以檢測X射線流。X射線波段看到噴流距離類星體約十六萬光年,無線電波段則短多了。PJ352-15打破幾項記錄。首先,以前觀測到大爆炸發生後十億年內的最長噴流為大約5五千光年,只相當於PJ352-15的射電觀測噴流的長度。其次,PJ352-15位置比之前記錄的最遙遠的X射線射流更遠約3億光年。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天文研究所愛德華多·巴納多斯(Eduardo Bañados)表示:這個噴流很長,這意味著提供動力的超大質量黑洞已經持續相當久,將是研究遙遠超大質量黑洞生長的關鍵。此外,這噴流發出目前所探測的光時,宇宙只有9.8億年,還不到現在年齡的十分之一,大爆炸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強度比現今要大得多,隨著噴流的電子以接近光速從黑洞飛離時,它們與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光子互相碰撞,從而將光子的能量提升到X射線波段範圍內,使X射線的亮度相較於無線電波大大提高,這與觀察結果一致。

【圖:美國太空總署;文:節錄自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頁】研究全文刊登在2021年3月5日出版的《天體物理學報》

請按左下角「外部連結」觀看有關影片

PSO = PanSTARRS Object = Panoramic Survey Telescope and Rapid Response System Object = 全景巡天望遠鏡和快速回應系統天體星表 = 泛星計劃天體星表 = 泛星天體星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K9e469pLtQ

發表評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