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能有許多系外行星都含有大量水氣的大氣層
大氣使到地球表面出現生命,而且保護我們免受破壞性宇宙射線的侵害。雖然望遠鏡已經統計出越來越多的岩石行星,但是科學家認為,大部分的大氣層早已消失。
由芝加哥大學和史丹福大學以行星大氣學專家艾雲·凱特(Edwin Kite)副教授為首團隊的一項新研究,提出一種機制,通過這些機制,這些行星不僅可以形成充滿水蒸氣的大氣層,還可以長時間保持伸展狀態。
隨著望遠鏡記錄越來越多的系外行星,科學家正在試圖弄清楚它們的外觀。通常,望遠鏡可以得到系外行星的物理尺寸,它與恆星的接近程度,如果幸運的話,還可以知道它的質量。要知得多,科學家必需根據我們對地球和太陽系中其它行星的了解進行推斷。但是,最多數量的行星似乎與我們在周圍看到的行星並不相似。
凱特說:「我們從刻卜勒(Kepler)太空望遠鏡已經知道,比海王星小一點的行星確實非常之多,不過我們的太陽系中,卻沒有這一類的行星。我們不確定它們是由什麼製成的,但是有充分的證據顯示它們是藏在氫氣中的岩漿球。」
還有一些較小類似岩石的小行星,但是沒有氫氣層,因此科學家推測,許多行星開始時可能像那些大氣層由氫組成的較大行星一樣,但是當附近的恆星噴出來的輻射將氫氣吹走時,它們就會失去大氣層。
研究團隊建立的模型中,仍有許多細節需要加入。凱特和斯坦福大學羅拉·謝弗(Laura Schaefer)開始探索,如果將一顆行星覆蓋在融化的岩石海洋中,可能出現的一些潛在結果。
凱特說:「液體岩漿實際上是非常流動的,所以它也像地球上的海洋一樣劇烈翻轉。這些岩漿海洋很有可能將氫氣從大氣中吸出並形成水。其中一些水逸散到大氣中,但更多的會吸收到岩漿中。然後,在附近的恆星剝奪了氫氣之後,水以水蒸氣的形式抽出到大氣中。最終,這個星球由水淹蓋。」
測試的另一種方法是尋找大氣的間接跡象。這些行星大多數都由潮汐鎖定。與地球不同,它們在環繞母星公轉時間和自轉一週時間相同,因此一側永遠面對母星,所以溫度非常高,而另一側卻會是很冷。
科學家指出,大氣層可以調節行星的溫度,白天和黑夜之間的差異不會很大。如果望遠鏡能夠測量白天發光的強度,則它應該能夠判斷是否擁有重新分配熱量的大氣層。
【圖、文:節譯自芝加哥大學2021年3月15日新聞公佈】研究全文刊登在2021年3月15日出版的《天體物理學快報》
WASP = Wide Angle Search for Planets = 廣角尋找行星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