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認為應該2030年前在火星上建成基地經歷七十年後可做成百萬人口大城市


美國火星學會會長、火星研究愛好者、航空及太空工程師羅拔·祖布林(Robert Zubrin)認為,在2030年前人類應該係在火星上常駐,可以指望2100年前那裡將出現百萬人口的大城市。

祖布林認為問題是自太陽神計劃結束以來,美國太空總署的載人航天計劃一直沒有得到重點關注。他表示特朗普(川普)至少說人類太空計劃應該有一個目標。現在,拜登政府沒有做達到該目標的一切必要的工作,要在2024年到達月球。但是至關重要的是,我們要有一個目標,並且這個目標要足以指揮當前的活動。奧巴馬曾經說過,他的目標是火星,但並沒有為達到目標做任何事情。我相信目標是人類對火星的關注,應該在2030年而不是2050年。

自1960年代中期以來,火星任務一直在進行。未有太空船探訪火星之前,有些人認為火星表面有運河網絡。1964年美國水手四號(Mariner 4)首次飛掠火星,那時我們得到的照片是火星上帶有月球上的那種隕石坑的。但是隨後水手九號(Mariner 9)進入火星軌道,首先觀察到水面的水蝕特徵,而月球上不存在水蝕特徵。1997年旅居者號(Sojourner)火星車發現了水蒸發後留下的鹽沉積物。毫無疑問,早期的火星溫暖潮濕。利用歐洲太空總署的火星快車號(Mars Express)和美國火星偵察軌道飛行器(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的探地雷達,在地面和地下湖泊中發現了冰川。實際上,似乎火星早期和地球早期彼此非常相似。它們都有適合液態水的氣候,而且都有二氧化碳大氣。

對祖布林而言,火星是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用於檢驗假設在適當的物理和化學條件下,生命是否自然進化的假說。如果火星確實發展了生命,那麼它不僅可以告訴我們生命的可能性,還可以為我們提供更多資料。它會告訴我們一些關於生命的多樣性。所有地球生命都使用相同的即RNA和DNA。但是生命可能比DNA和RNA的變化還要多。可能會有各種不同系統提供完全不同的生物可能性。試想一下我們現在正在使用的電腦晶片,以及它們如何完成與我們相同的工作,但又具有不同的原則。

生物有兩種可能性。第一種可能是在化學複雜化後立即出現,或者生命已經在太空中漂浮,一旦該地方變得可居住,它就會著陸並恢復。如果我們在火星上找到了生命,那麼它是否具有和地球生物相同DNA/RNA,還是完全不同?我們將找出生命是否是自發的現象,所有生命是否有共同的起源或是否有不同的起源。

另一種可能,那就是生命起源於火星,並通過飛速旅行轉移到地球。如果微生物起源於火星,它們可能會來到這裡。如果它們起源於地球,它們也可以去火星。瑞典科學家斯萬特·阿倫尼烏斯(Svante Arrhenius)發展了泛精子理論(theory of panspermia),即生命觀念在整個宇宙中傳播。

殖民火星的最大挑戰是火星人需要空氣。最初的定居者將生活在太空船中,穿著太空衣四處走動。稍後可以建造圓頂,擁有地下系統,或者是它們的組合。人們可以將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地下,在那裡他們可以很好地抵禦宇宙射線,但是上面有很大的圓頂。最終我確實相信人類會給火星提供足夠厚的大氣,因此不需要穿太空衣。我們將使火星變質。

祖布森認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是最有可能實現火星殖民的人,他有一支領導良好的企業家團隊,有可能在太空領域做事,而以前認為這是成本的十倍,而花費的時間是三倍。甚至所有東西都認為是不可能。他完全駁斥了一個神話。他還開發了一些革命性的硬件。在過去的十年中,他使太空發射的成本降低了五倍。馬斯克啟發了一場國際太空競賽,它甚至在太空世界之外也產生影響,例如:在受控聚變領域。這個領域一直停滯不前,以至於很多人對其成功前景持懷疑態度。投資者研究了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認為聚變的問題根本不是技術上的問題,而是組織能力上的問題。他認為馬斯克能夠在五年內研發受控聚變火箭推進器,有信心美國人在2030年登陸火星,甚至2038年會有第一個在火星誕生的嬰兒。

【圖:太空新聞;文:節譯自智力訪談網頁】

發表評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