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星近距離合木星專題報導之四】


12月21日土星和木星大接近的説法是否正確?天文學上對這次現象是否有對應的名詞呢?

在日本,他們稱這一次土星和木星近距離相合為「大接近」或者「超大接近」,這個名稱是否正確?

天文學上是有「大接近」closest to的名詞,最常見是用在火星與地球的距離。每十五至十七年間就有一次火星大接近(Mars closest to Earth 或者 Mars nearest to Earth),是真正的物理上兩顆星體比較其它互相接近時的距離特別近,而這段時間的火星衝日也稱為「火星大衝」以辨別每兩年零二個月一次,沒有這麼近的普通衝日現象。「火星大衝」時候,火星的視直徑也相對地特別大。

但是今次土星和木星互相靠近,只是從地球上觀看,視覺上兩顆星體接近到很細小的角度,在沒有望遠鏡輔助之下,肉眼難以分辨,不過又不至於接近到出現「掩」的現象。由於並非物理上互相接近,更講不上「大接近」。所以稱為「大接近」甚至吹噓為「超大接近」是故意誤導大眾,目的是吸引讀者的注意。

天文學上對於只是視覺上近距離接近,其實有特定的名詞,就是「最小角距」appulse(台灣譯做:兩星漸近)。

「最小角距」只是視覺上的效果,並非涉及的兩顆天體在太空中真正的接近。

在天文學上,「最小角距」與「合」有關,但定義在細節上有所不同。當兩顆星體看似距離最小時稱為「最小角距」,而「合」是兩顆星體具有相同的赤經或者黃經或者非常接近。 因為地面觀測者視覺和視點位置的原因,「最小角距」的時間和「合」的時間通常不會相同。

行星逆行時有時會和另外一顆正在順行的行星也會出現「最小角距」的現象,但是並非兩星相合。在這些情形下,兩顆行星互相接近,但未到合的條件 (兩星在赤經或者黃經差異少於6度) 之前就已經分開。

當兩顆天體接近到小於其中一顆較大天體的視直徑時,如果近地球天體視直徑大於背景天體視直徑時就稱為「掩」或者「食」反之就稱為「凌」的天文現象,而不是「最小角距」。

【圖:日本天文藝術;文:香港天文學會掩星組】

發表評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