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變身為彗星
半人馬小行星(Centaurs)是種稀有的天體,兼具小行星和彗星的特徵。它們本質像小行星一樣是岩石,但表面也會蒸發,像彗星一樣拋出塵埃和氣體,天文學家認為它起源於太陽系外部的古柏帶(Kuiper belt,中國大陸譯作:柯伊伯帶)。自1927年以來,僅發現十八顆半人馬小行星,但天文學家最近又找到臨時編號 2014 OG392 的小行星,或許能讓我們更瞭解這種天體。
發現半人馬小行星是種挑戰,它距離很遠,且不一定出現在那裡,搜尋這類天體會佔用大量望遠鏡的時間。因此研究人員搜尋托洛洛山美洲際天文台(Cerro Tololo Inter-American Observatory)暗能量相機的影像資料庫,並開發新技術將天體的顏色和塵埃質量等資料建立模型,以估算天體的揮發性和軌道動力等特徵。如此發現了2014 OG392小行星具有半人馬小行星的特徵。隨後以6.5米的沃爾特·巴德(Walter Baade)望遠鏡後續觀測確認。2014 OG392距離約十至十五天文單位之間,其溫度約為攝氏213度。團隊探測到2014 OG392長達四十萬公里的彗髮,並認為二氧化碳和氨可能是半人馬小行星活躍的物質。由於該團隊發現,2014 OG392最近重新歸類為彗星,稱為 C/2014 OG392(PanSTARRS)泛星彗星。
【圖:互聯網;文:節錄自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頁】研究全文刊登在2020年4月6日出版的《天體物理學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