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恆星周圍的星盤面演化
上圖是從恆星上方俯視的盤狀結構,是由軟體對氣體與塵埃的流體動力模擬,橫軸為逕向距離,縱軸為角向分布,將環狀的平面圖像投影在直角坐標上。圖中三幅影像由左至右分別為運轉260圈、600圈及1740圈橫的模擬結果,顏色則代表該區域塵埃與氣體的比例。
這個模擬由中國科學院的黃平輝等人發表,研究新生恆星周圍的盤狀結構是如何演化,由氣體雲開始產生團塊。從圖中可以看到氣體在盤面外緣先開始產生渦旋,隨著盤面不斷旋轉,塵埃被不穩定的氣流給推動並聚集成團塊,這些團塊至少包含相當地球質量十分之一的物質,是形成原行星或其他天體的種子。
研究團隊也比較了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次毫米波陣列(Atacama Large Millimeter/submillimeter Array,縮寫 ALMA)射電望遠鏡對一些新生恆星周遭的原行星盤的觀測資料,認為一些觀測中的不對稱結構或不穩定區域,很適合以它們的研究結果來解釋。
【圖:天體物理學報;文:節錄自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頁】 研究全文刊登在2020年4月20日出版的《天體物理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