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揭露巨分子雲中第一個星團的可能起源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徐金龍博士等研究人員,利用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13.7米毫米波望遠鏡和國家天文台五百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的觀測數據,並結合其它波段公開數據,揭露加州巨分子雲(California giant molecular cloud)中的第一個深埋星團是另一個巨分子雲撞擊後肢解形成。絕大多數恆星以成團的模式形成,而星團則是在巨分子雲中形成。母分子雲散去後,留下的就是光學波段可見的星團。處於演化早期的星團中恆星年齡十分相近,它們幾乎是同時形成的,這就要求大量氣體在星團形成位置快速堆積。傳統模型稱巨分子雲的自身引力作用下收縮可能是星團形成的唯一原因,但究竟是什麼事件觸發導致星團形成?尤其是在大尺度巨分子雲中,可以形成不止一個星團,那麼第一個星團是如何形成的?而第一星團的形成就會像星星之火引發整個巨分子雲中其它恆星和星團的形成。
加州巨分子雲,與著名的獵戶座A巨分子雲具有相似的形態和尺度,但是加州巨分子雲目前僅有一個星團(LkHα 101)和幾顆B型的大質量恆星,並且這幾顆B型的大質量恆星也位於此星團內。研究小组使用紫金山天文台13.7米毫米波望遠鏡的觀測數據對該星團位置進行了一氧化碳分子譜線觀測,發現了一個新的呈現纖維狀巨分子雲與加利福尼亞巨分子雲在相互作用,而此星團恰好位於兩個巨分子雲的交叉位置。此外,研究小组使用國家天文台五百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對與星團成協的電離氫區進行了射電氫和碳複合線的觀測,從而通過探測的複合線系統速度排除了此星團只在視向上與交叉位置重疊的可能性,直接證實了加州巨分子雲中的第一個深埋星團是被另一個巨分子雲撞擊後肢解形成的。因此,巨分子雲中形成第一個星團的火種可能是由外來氣體的撞擊引發。
【圖、文:節錄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2020年4月9日新聞公佈】研究全文刊登在2020年4月8日出版的《天體物理學報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