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發表隼鳥二號用銅球撞擊龍宮小行星的初步發現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神戸大學、千葉工業大學、産業醫科大學、高知大學、名古屋大學和東京大學的一大批研究人員通過隼鳥二號(Hayabusa 2)太空船在龍宮(Ryugu)小行星表面發射銅球,揭露這顆小行星的年齡和其它特徵。該小組描述了他們到目前為止,嘗試從模仿隕石坑形成條件中學到的東西。

早在2014年,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就發射了隼鳥二號太空船,任務是前往龍宮小行星,並進一步了解它。隼鳥二號於兩年前到達龍宮小行星,並開始探測任務。它的任務之一是以時速七千二百公里的速度向小行星發射一個兩公斤的銅球。目的是了解隕石坑的形成方式,並且了解它的結構。銅球彈撞向小行星表面,炸開一個隕石坑,其寬度為14.5米,深度為2.3米。它還產生了短暫的碎片雲。在分析碎片雲以及隕石坑底部和側面的物質時,研究人員已經能夠了解有關小行星組成的更多資料。

研究人員在岩石表面下發現了類似沙粒的物質,為天文學家有關龍宮小行星形成的理論提供證據,理論認為龍宮小行星是瓦礫堆型的小行星,由較大的物體因與另一個物體的碰撞而被破壞時留下的材料形成。研究人員還指出,隕石坑不是圓形的,而是月牙形的,顯示隕石坑的一個邊緣與很大的地下岩石鄰接,該岩石堅硬得足以避免彈丸破裂。

從碰撞實驗的結果發現,龍宮小行星的表面幾乎沒有強度。換句話說,發現可以將形成坑穴模擬為在微重力下沒有強度沙粒上形成的隕石坑。根據這些結果,龍宮在小行星帶的停留時間估計為六萬四千年至一千一百四十萬年。原先的研究估計,龍宮小行星逗留時間約為六百萬至二億年,這是所考慮​​範圍內最短的時間,而撞擊位置表面年齡只有大約一百零七年。事實證明,小行星表面活動及其形成(碰撞破壞和重組)發生可能性比以前想像的要頻繁得多。

【圖、文:節譯自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2020年3月20日新聞公佈】研究全文刊登在2020年3月19日出版的《科學》期刊

發表評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