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亞數據顯示銀河系扭曲是由銀河系碰撞引起


天文學家多年來一直在思考為什麼我們的銀河系是扭曲形狀。 來自歐洲太空總署的恆星製圖衛星蓋亞(Gaia)的數據顯示,這種畸變可能是由於我們的銀河系與另一個較小的銀河系不斷碰撞引起,這個小星系好像扔進水中的岩石一樣,通過銀河系盤發出漣漪。

自1950年代後期以來,天文學家就已經知道銀河系的星盤(其上千億顆恆星中的大部分都位於其中)不是平坦,而是一側向上彎曲,另一側向下彎曲。 多年以來,他們一直在爭論造成這種扭曲的原因。 他們提出了各種理論,包括星際磁場的影響或暗物質暈的影響,暗物質暈是預計將圍繞星系的大量看不見的物質。 如果這樣的光環具有不規則的形狀,重力可能會使銀盤彎曲。

通過對我們銀河系中超過十億顆恆星的巡天測量,蓋亞巡天測量數據可能會成為解決這個謎團的關鍵。 使用歐洲太空總署發佈的第二組蓋亞數據的科學家團隊,證實了先前的猜想,即這種扭曲不是靜態的,而是隨著時間會改變它的方向。 天文學家稱這種現象為進動(precession),可以將銀河軸旋轉和在軸旋轉時的擺動相比較。

天文學家發現,擺動的速度比預期的要快得多,比星際磁場或暗物質暈所允許的速度還要快。顯示翹曲一定是由其它原因引起。更強大的可能性是與另一個星系碰撞而來。

意大利都靈天體物天文台(Turin Astrophysical Observatory)的埃洛伊莎·波焦(Eloisa Poggio)博士指出,通過測量扭曲的速度數據與我們的模型比較,扭曲將在六至七億年內繞銀河系中心完成一圈旋轉,這要比我們根據其它模型(例如:那些研究非球形光暈影響的模型) 的預測所期望的要快得多。

【圖、文:節譯自歐洲太空總署2020年3月2日新聞公佈】

請按左下角「外部連結」觀看有關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time_continue=1&v=ylM4Gy-6sFM&feature=emb_logo

發表評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