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號偵測到近二百次火星上的地震證實火星仍然活躍星球


在離火星赤道不遠的地方,一條奇怪的裂縫深深刻印在這顆紅色星球的表面。這條稱為賽伯拉斯裂縫(Cerberus Fossae)綿延數百公里,穿過火星上的隕石坑、丘陵等等地方。附近看起來相對年輕的火山、加上一些較圓滑的石頭,長期以來一直引發人們對該處是否在今日仍然活躍的猜測。

現在沒有必要再懷疑了,科學家公佈了美國太空總署的火星洞察號數據,它在這十個月期間的所有紀錄給了一個明顯的答案,這顆紅色行星在地質上非常活躍,而且充滿了地震。洞察號在這十個月來共偵測到了一百七十四次較大型的地震事件,其中的二十四次是距離洞察號非常遙遠的,剩餘的震幅較大的地震顯示它們的發生地點離洞察號更近。

在去年的一個傍晚,星星才剛出現不久,洞察號的地震儀檢測到了第一次強烈的震動,第二次的地震則在大約八十分鐘過後再被檢測到,這兩次的地震用地球上的芮氏規模(Reese scale)計算,強度達到了3.0及4.0,這麼強烈的晃動令人吃驚,在分析了數據之後,研究人員確定地震來自大約一千六百公里開外的賽伯拉斯裂縫。在過去的研究中,科學家在賽伯拉斯裂縫附近發現了火山流、斷層和河流在一千萬年前流動的證據,隨著他們對賽伯拉斯裂縫發生的地質活動有更多的了解,同時也會為其周圍地形的變化提供線索。

到目前為止的觀察,火星的地震活動似乎與地球上的張裂型板塊邊界所發生的地震活動類似,地質及地震學家對地球內部的了解大多來自地震活動,當地震波在其內部傳播時,不同密度的物質會影響其傳播的方向及速度,因此,每一次洞察號的數據,都讓科學家們得以窺視火星的內部,他們也發現到洞察號周圍的磁場強度是衛星高空觀測結果的10倍,這表示洞察號著陸點附近可能有磁化岩石。

洞察號的任務還將持續一年以上,其上的一個叫做鼹鼠(mole)的熱感測器,原先被設計成在地表五米底下敲擊自己,以揭露岩質行星形成的細節,但是它在去年就被卡住了,世界各地的工程團隊為了拯救這隻「鼹鼠」,在地球上複製了其樣品並研擬救援方案,上週,美國太空總署宣佈,他們將嘗試利用洞察號的機器手臂推動鼹鼠號的頂部,但這個行為由於有可能會損壞儀器,美國太空總署一直以來都盡量避免這一舉措,但似乎已經沒有辦法,只好出此下策。

【圖:美國太空總署;文:節錄自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發表評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