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星系中超巨質量黑洞的特異分佈


大多數星系核心都有超巨質量黑洞,其質量在太陽質量數百萬倍以上,我們可以從星系最內部恆星的超高速自行來驗證,不過這個方法對於恆星較少、亮度較低的矮星系就不太管用了,天文學家改由調查活耀星系核(active galaxies nuclei)在矮星系中的發生率來評估。不過美國蒙大拿州立大學(Montana State University)物理系女副教授艾美·雷尼斯(Amy Reines)領導的團隊卻有意外的發現:有些活耀星系核不在星系核心!

當大質量黑洞在星系核心吸積大量氣體及塵埃時,會釋放全頻段的電磁輻射,其中公分級電波可以穿透星系中的濃厚塵埃。雷尼斯等人從美國太空總署-斯隆星圖(NASA-Sloan Atlas)目錄的43,707個矮星系中選出特定質量(<3 x 109 M⊙) 與距離(z<0.055)的111個目標,再用甚大天線陣列以最高解析度模式(~0.25"),在三十五個星系中找出四十四個電波源,不過這些電波源也可能是來自恆星誕生區中電離氫的自由電子運動或超新星殘骸,在以恆星誕生與超新星殘骸的電波輻射特徵篩選後,剩下二十個電波源應為超巨質量黑洞,其中十三個有足夠的證據顯示就位於矮星系中,有些竟然還偏離了星系的核心,與傳統所見超巨質量黑洞均在星系核心處大相逕庭。而剩下的7個電波源當中有兩個甚至位於同一個星系當中!不過因為這組星系缺少了史隆數碼巡天計劃(Sloan Digital Sky Survey)的資料而無法確知其質量是否落在矮星系的範圍。天文學家推測,這些現象可能是星系碰撞或合併所造成的結果,不過尚需更多觀測證據的支持。

【圖:蒙大拿州立大學;文:節錄自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發表評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