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矮星中發現不少類似地球的行星


自1990年代發現了第一批系外行星以來,天文學家已經發現四千顆以上系外行星,還有另外4,495顆候選星待確認。科學家也試圖尋找與地球相似的行星,即不太熱或太冷可以存在液態水的岩石行星。最近一項研究顯示,宇宙中可能散佈許多類似地球的行星,增加適合生物生存行星的可能性。

先前的研究發現,我們太陽系中的大多數岩石都是在高含氧環境形成,比起太陽中富含氫的氣體,其含氧量高出約十萬倍。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地質系畢業生亞歷山德拉·道爾(Alexandra Doyle)帶領下的研究小組,找到了一種非常出色的方法研究其他恆星周圍岩石的成分。他們觀測距離地球二百至六百六十五光年的白矮星,在其光譜中分析化學特徵(氧溢度)。由於白矮星密度非常大,大氣層應該只顯示最輕的元素(氫、氦) ,而重的元素會被吸收到恆星內部。因此若觀測到較重的元素(如矽,鎂,鐵,碳和氧),很可能是系外行星的殘骸撞入,污染白矮星的大氣。因此,團隊研究六個被污染的白矮星的光譜,不但確認存在哪些元素,還能計算含量。結果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圍繞過白矮星的岩石具有與地球、火星和小行星類似的化學物質比率。他們認為氧的含量決定了行星金屬核心的相對大小、地函和地殼與大氣的成份。因此,這些觀察結果表明,預期在銀河系會有許多岩石系外行星會與地球非常相似。

【圖: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文:節錄自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頁】

發表評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