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號發現的乾燥泥地可能是數十億年前的湖底


好奇號(Curiosity)火星車自從2012年抵達火星,已經走遍了蓋爾(Gale)隕石坑,利用攜帶的科學儀器,科學家得以了解古代火星的可能經歷。新研究顯示,火星可能經歷了一段乾溼交替的時期,經過了幾百萬年的時間才變成像現在一樣的環境,或者保守一點說,至少蓋爾隕石坑是這樣。

蓋爾隕石坑是一個直徑約一百五十公里的撞擊盆地,經過好奇號的多年觀測紀錄,地球上的科學家可以從中拼湊出古代火星上的「水的圖像」(不是真的圖像,是證據),從流水切割的渠道及乾裂處可見一斑,了解火星表面的水的表現,就能夠了解火星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生命,究竟是適合生存,抑或是限制生命發展。

蓋爾隕石坑原先是一個超巨大的隕石坑,早年隨著時間的推移,風力及水力將沉積物帶到這裡把隕石坑填補了一些,但火星漸漸地失去了它的水份,變得乾燥,此時的含水沉積物不再運來,而原先含水的地下沉積物也因為水分的消失,地表逐漸乾裂,於是形成了今日的模樣。

現在好奇號著重在類似蒂爾山脊(Teal Ridge)的大型岩結構,它們象徵著該處經歷了強大的能量沖刷,例如:急流或強風,這些地貌不同於湖底的沉積物,它們似乎是在傾斜的環境下形成的,這個環境也許說明了我們離開「深湖區域」來到了「陸地」上,而好奇號正開往夏普山(Mount Sharp)的「含硫區域」,這些硫的存在表示該區曾經溼潤但後來變乾了。

目前科學家正致力尋找火星歷史的關鍵證據,關於水的存在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但它是如何出現及消失在火星地表上則仍在研究之中。

【圖:美國太空總署;文:節錄自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發表評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