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文學家在太陽噴流的形成物理機制研究獲新進展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申遠燈及其合作者研究發現,太陽雙向噴流現像是由微暗條爆發驅動並經歷兩次磁重聯過程而形成的。這與他們前期發現的另一類太陽噴流現象准直噴流的形成物理機制一致。

太陽噴流活動現像是太陽大氣中普遍發生的能量和物質釋放過程之一。長期的研究顯示,太陽噴流很可能對太陽物理重大難題日冕加熱和太陽風加速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人們對其基本形成過程的認識還不太清楚。申遠燈等人使用太陽動力學天文台(Solar Dynamic Observatory)和日地關係天文台(Solar Terrestrial Relations Observatory)等衛星提供的高分辨多波段立體觀測數據,對噴流活動現像開展的研究結果顯示,無論是准直噴流還是雙向噴流均由微暗條的爆發而形成,並根據觀測結果提出了噴流形成的新解釋。他們認為,微暗條通常在光球磁對消或者不穩定性的作用下失去穩定性開始上升或爆發,暗條上方的束縛磁場首先與其周圍的開放或水平磁場發生磁場重聯形成熱的等離子體流,然後,由於暗條的上升,其下方也會發生磁場重聯加速暗條的爆發。

申遠燈指出,兩類不同形態的噴流活動的形成過程基本一致,均包含微暗條的爆發,並經歷兩次磁重聯過程。但是由於不同的磁場位形的原因,二者造成的結果略為不同。對准直噴流而言,由於其包含暗條爆發,而且噴流形成後沿開放磁力線運動,通常會在日冕儀中形成寬窄兩個孿生日冕物質拋射;而對於雙向噴流,形成後的噴流等離子體流通常沿閉合磁力線運動,通常不會形成日冕物質拋射。這一研究成果一方面推進了對噴流形成過程的認識,另一方面也表明小尺度太陽噴流爆發活動與大尺度暗條和日冕物質拋射等爆發現象具有高度相似性。

【圖、文:節錄自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研究全文刊登在已經出版的《天體物理學報》

發表評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