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文學家可能拍到行星形成的最初階段


一般認為在恆星形成初期,恆星周邊會有塵埃盤圍繞。隨著時間過去,塵埃盤中的物質慢慢像滾雪球一樣成長,最後恆星風將多餘的塵埃吹走,行星便形成了。整個過程長達數百萬年,因此天文學家透過觀察許多這類恆星系統累積案例,藉此拼湊出行星形成的樣貌。

日本國立天文台的研究員塚越崇利用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射電望遠鏡陣列(Atacama Large Millimeter/submillimeter Array,簡稱 ALMA)觀察了距離地球不到二百光年的年輕恆星長蛇座TW (TW Hydrae),在塵埃盤中發現了一團巨大氣體團塊圍繞著中央恆星運轉。

塵埃盤相較於恆星溫度低非常多,因此只能利用無線電波觀察,並無法在可見光波段看到它。ALMA由66個無線電波天線構成,其解析度和集光能力都讓它成為研究恆星塵埃盤的最佳利器。這次發現的氣體團塊,寬度約為日地距離,長度則有太陽到木星這麼遠。天文學家認為,這個團狀物是行星形成的第一階段。

然而,這個案例卻和行星形成理論的某些部分不一致。首先,這個塵埃盤中只形成一個原行星,但其他模型和研究則認為塵埃盤一次形成多個行星的可能性更大。此外,原行星的形狀應該更圓潤,而不是長條狀。因此,也有人認為這只是塵埃盤中的氣體渦旋。

塚越崇和他的團隊計劃用ALMA及其他望遠鏡(如日本的昴宿星團望遠鏡)重新研究這個恆星系統,以測量盤中的溫度並尋找更多潛藏在長蛇座TW塵埃盤中嬰兒行星的線索。

【圖:互聯網;文:節錄自台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館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研究全文刊登在2019年6月6日出版的《天體物理學報快報》

發表評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