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學家追查龍宮小行星起源同時發現它也有含水礦物


日本會津大學以北里宏平為首的硏究團隊,使用安裝在隼鳥二號(Hayabusa 2)中的近紅外光譜儀,來估算2018年8月以來,整個龍宮(Ryugu)小行星地表約九成的近紅外反射光譜。結果發現,在2.72μm的波長下觀察到弱吸收線。 該吸收線是由OH基(羥基)引起的,並且作為直接證據,顯示在龍宮小行星表面存在晶體內含有OH基團的礦物(含水礦物)。

他們還發現,龍宮小行星整個光譜的特徵與過去加熱或者受影響的碳質隕石的特徵最相似。基於這個原因,似乎龍宮小行星也受到某種加熱或衝擊。將來通過分析隼鳥二號帶回的樣本,可以預計龍宮小行星曾經經歷過什麼樣的加熱和衝擊現象。

東京大學杉田精司的硏究團隊也使用隼鳥二號的光學導航相機,熱紅外線相機和激光高度計(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簡稱 LiDAR)獲得的數據來尋找形成龍宮小行星的母星對象。

一顆接近地球軌道的小行星,例如:龍宮,是從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移動的物體。然而,一些好像龍宮這樣直徑小於一公里的小行星,在四十六億年前的太陽系形成後,並沒有立即保持現在的外觀,而是在過去幾億年內另一顆天體的碎片合併而成。所以杉田精司團隊專注於小行星帶內的「小行星家族」(一組具有類似軌道根數的小行星)。有幾顆小行星,例如小行星帶中的灶神星,相信由於另一顆小天體與部落中最大的小行星碰撞破碎而形成。研究小組圍繞小行星帶的內向軌道運行,並拾取一顆由與龍宮小行星相同的C型小行星組成的家族。

主帶小行星有三個C型小行星家族,它們是:波蘭星(142 Polana)家族、歐拉利亞星(495 Eulalia)家族和庶女星(163 Erigone)家族。因此,比較這些小行星和龍宮小行的光譜,發現波蘭星或歐拉利亞與龍宮小行星的光譜非常吻合。杉田精司團隊認為,這兩顆小行星中的任何一顆都可能是龍宮小行星的父母星。

【圖:杉田精司;文:節譯自日本天文藝術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發表評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