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環形山揭露小行星對地球的碰撞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隨著太陽系變得越來越古老和穩定,小行星和彗星與地球和其他行星相撞的頻率也一直在穩步下降。但是一項新研究顯示,在過去的三億年裡,小行星和彗星撞擊地球的次數增加了兩倍半。
地球表面佈滿了過去十億年形成的撞擊坑,但古老隕石坑比年輕的隕石坑要稀少,這被歸因於板塊構造、火山活動和侵蝕作用造成的地殼運動。通過觀察月球,科學家可以探索這兩個天體的過去。雖然月球所受的作用力與地球不同,但卻面臨同樣的“轟擊”。
研究人員利用美國太空總署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上的熱照相機檢查了月球環形山中的大量儲熱岩石。這些岩石最終會被隕石的微小撞擊磨成塵土。通過觀察之前已確定年代的隕石坑,這些岩石被確定為可靠的年代測定對象,岩石越完整,隕石坑越年輕。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小組發現了數量驚人的年輕隕石坑,似乎與地球上的隕石坑數量相匹配。這意味著,在現代地質歷史上,地球保存隕石坑特徵的能力比以前認為的要好得多,而且近代隕石坑數量增加與小行星或彗星撞擊次數的增加是一致的。相關論文近日發表於《科學》。
但是,科學家仍然不知道是什麼導致了這種上升。研究人員說,大約三億年前,可能有幾顆體積較大的小行星相撞或以其他方式解體,它們的碎片從小行星帶緩慢移出,最終撞擊了地球。這可能包括發生在六千六百萬年前的巨大撞擊,有研究稱那次撞擊殺死了大部分恐龍。
【圖:美國太空總署;文:節錄自科學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研究全文刊登在已經出版的《科學》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