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近百顆系外行星


丹麥科技大學(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美籍博士生安德魯·梅奧(Andrew Mayo)為首的硏究團隊利用美國太空總署刻卜勒太空望遠鏡(Kepler Space Telescope)的K2任務資料庫,分析其中275顆系外行星候選者的觀測資料,確認其中149顆的確為系外行星而非其它天體;而這149顆確認者中,又有95顆為以前沒發現過的新系外行星。這項發現讓已確認的系外行星數量上達近3,600顆,其中單是K2任務的貢獻便已逼近300顆。

梅奧等人從2014年K2任務資料首度釋出之後便開始這項工作。在他們新發現的系外行星中,其中有一顆環繞恆星HD 212657的系外行星,公轉一週約10天左右,而這顆HD 212657視亮度約8.248等,位在寶瓶座方向,距離約255光年遠,是原刻卜勒任務資料庫與K2任務資料庫中所有已確認的系外行星中,母恆星最亮的。明亮恆星擁有的系外行星對天文學家來說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因為利用地球上的地面望遠鏡就可以進行比較詳細的研究探索,從而能得到更多的系外行星相關訊息。

刻卜勒太空望遠鏡於2009年發射升空,但在2013年因機械故障暫停工作。天文學家和工程師們設計一種新方法,藉由周期性改變視野大小來重振望遠鏡功能,讓刻卜勒太空望遠鏡得以延長工作期限,進入K2任務階段,不過還是藉由監測恆星亮度降低的凌日法(transit)來搜尋系外行星。到目前為止,刻卜勒任務與延伸的K2任務已經提供約5,100顆系外行星候選者的資料供天文學家們做後續確認和研究。

自1995年發現第一顆系外行星迄今,天文學家已發現並確認了約3,600顆系外行星,體積質量從地球般大小的岩質行星到比木星大的氣體巨行星不等。不過其實尋找系外行星是件不易的工作,因為常常無法分辨訊號究竟是來自系外行星還是如棕矮星等其他天體。梅奧等人的工作就是分析可能為系外行星的天體訊號,然後判別這些訊號是否來自系外行星。結果,他們發現有些訊號是來自多顆恆星組成的聚星系統,或是來自太空船本身的雜訊,但也的確有發現來自亞地球級系外行星到木星級以上的系外行星的訊號。

未來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或凌日行星巡天衛星(Transiting Exoplanet Survey Satellite)等新一代太空望遠鏡升空並正式運作後,相信天文學家們將更容易研究並確認各類系外行星的特性,也更有機會找到岩質、適合居住、地球大小、可能適合生命生存的系外行星。

【圖:歐洲太空總署網頁;文:節錄自台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館網頁】

發表評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