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小行星「首使」的真實面貌是暗紅而扁長的大石塊

「首使」的軌道圖
天文學家前陣子剛確認發現了第一顆來自太陽系以外的小行星。後續利用歐洲南方天文台位在智利的超大望遠鏡(Very Large Telescope,VLT)和世界各天文設施進行聯合觀測研究後,顯示這顆獨特的小行星進入太陽系之前,已經在太空中旅行了數百萬年之久。而整顆小行星是色調偏暗紅色,外型極扁長,含有金屬含量極高的岩質天體。

由於「首使」ʻOumuamua( ʻOu mua mua 是夏威夷語,意思是:首個來自星際的使者)已經通過軌道近日點,現在已經處在遠離太陽系內側,航向太陽系外的旅程上,遠離速度相當快,因此天文學家們把握機會,趕緊對「或者第一」進行亮度、顏色和運動等各方面的觀測研究。結果發現「首使」的亮度在7.3小時的自轉一週時間內,變化得相當劇烈劇烈,相差可達十倍左右。這意味著這顆小行星的形狀極為扁長,長度是寬度的十倍左右,整體形狀相當複雜,而長度估計至少有皿百米。此外,它的色調大致呈現暗紅色,與在太陽系外圍區域的天體們近似,並確定這個暗紅色是「或者第一」本質顏色,並非因表面覆蓋的塵埃所造成。

這些特徵都顯示「首使」是個高密度天體,很可能是岩質或是含有極高含量的金屬成分,沒有明顯的水或冰的訊號,而它的表面之所以呈現暗紅色是因為過去數百萬年間不斷遭受宇宙線發出的輻射衝擊的結果。

【圖:歐洲南方天文台;文:節錄自台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館網頁】

請按左下角「外部連結」觀看有關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time_continue=1&v=O6PpbO7vIjU

發表評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