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太空總署中子星探測器全面執行科學任務

安裝在國際太空站上的中子星內部組成探測器
美國太空總署中子星內部組成探測器(Neutron star Interior Composition Explorer,簡稱 NICER)的任務主要是研究最緻密的一類宇宙天體,已經開始全面執行系列科學考察任務。

探測器今年6月3日發射升空,兩星期後從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天龍太空船上卸載後,由機械臂初步部署到國際太空站上開始運行。自6月14日正式投入使用以來,所有系統運行正常。現在,它已經瞄準超過四十個符合任務要求的目標天體,相應的觀測結果驗證了X射線計時儀和恆星跟踪攝像機等有效載荷的性能,可進一步執行更關鍵的科學測量。

中子星是除黑洞外密度最大的星體,其溫度、壓強、磁場與能量輻射也高得驚人。一茶匙的中子星物質,在地球上就重達十億噸。 中子星內部組成探測器的主要目標是一種具有極高角動量的脈衝星,並因此釋放大功率電磁波脈衝的中子星。脈衝星的訊號能在宇宙各處保持幾乎完美的一致性,因此用來做精確的天文時鐘,應用於各項星際任務,也由此被譽為宇宙中明亮的燈塔。因此,中子星內部組成探測器不僅要顯示目標天體內部奇異物質的狀態及星體表面和內部的物質組成,還要驗證其是否可用於太空導航。

按計劃,中子星內部組成探測器將全天候在國際太空站上運行至少十八個月,美國太空總署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項目首席研究員凱斯·根德里(Keith Gendreau)指出,國際太空站從沒有建設過類似的儀器,從設計硬件到執行科學任務的過程中,優秀的工程師團隊幫我們建立了有效載荷,履行了所有承諾。

【圖:美國太空總署;文:節錄自國家航天局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請按左下角「外部連結」觀看有關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TJXnmIBhlc

發表評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