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屆中學生天文訓練計劃昨日舉行畢業典禮

畢業同學與主禮嘉賓合照 天文、觀星,這些看似夕陽的興趣卻在香港默默發展多年。每次新聞報道關於外太空的新發現都會成爲全城茶餘飯後的熱話,但又有多少人真的知悉箇中所以然呢?在市民視觀星為一種放鬆身心的娛樂時;視天文為一種可遠觀而難以觸及的領域時,其實「中學生天文訓練計劃」(簡稱:中天訓)已經不遺餘力地培育了一代又一代青苗,不少畢業生更把興趣轉為學業、事業,發光發熱。 儘管香港各中學和大學都沒設立天文主修科,但由 康文署旗下香港太空館、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及 香港天文學會合辦的中天訓課程仍持之以恆為從超額報名的學生中精挑細選的五十四位中四級或以上的學生提供免費天文課程,至今第十七届學員亦於五月十六日在太空館參與畢業禮。回顧大半年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的教學,淺至星座觀測、月相變化;深至恒星演化、相對論,當中雖涉及大量大學程度的知識,但平均年齡僅約十五嵗的學員們課後仍孜孜不倦地追問授教的老師和博士,展露出對知識的追溯和好奇心,而且更在學習組織觀星活動期間培養出獨立解難和組織活動的能力。然而,授教者最欣慰的並非是學員在考核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而是他們把所學知識分享給所屬中學和身邊的人,令天文領域不再是小衆興趣,而是成爲大家生活的一部分。 中天訓主要對象為中四或中五的香港全日制中學生,招生時段於每年九月至十月,由於今年報名情況熱烈,報名人數多達200人以上,所以名額亦由原來60人增至70人。主辦機構根據學生填寫報名表內「為何想參加本計劃」的內容,在天文知識和經驗、興趣和態度等因素,決定取錄與否。因此,本屆中天訓學員,絕對是精英中的精英。 中天訓的課程設計兼顧理論與實踐兩方面。在理論方面,學員需學習的內容涵蓋了一般的天文現象、曆法、計算望遠鏡的性能以及分析和預測恆星的光譜等等,務求學員能徹底且充分地掌握基礎的天文學知識。與此同時,也能確保學員均能對觀測天體與天文現象有一定的掌握和實踐機會。 在實習方面,中天訓計劃著重於訓練學員了解各種天文儀器的性能及掌握使用的技巧,包括雙筒望遠鏡、不同設計的望遠鏡和赤道儀等。學員更需在十分鐘內完成赤道儀的組裝:包括懂得利用北極星來調較赤道儀平行於地球極軸、安全地安裝重鎚及望遠鏡、平衡經緯重量以及對齊主鏡和尋星鏡。考核過程一絲不茍,考官會嚴格檢查安裝的次序是否正確,而且會就赤道儀的準確性和安全性作出評分。 此外,中天訓學員需參與一系列於太空館內舉辦的工作坊,均是由資深、具豐富經驗的香港天文學會講者負責。內容包含了以何鴻燊天象廳的星象投影系統講解四季星空,令學員可近距離觀看系內行星的細節、學習常用的深空天體列表、不同類型的天文攝影(例如銀河、月球上的隕石坑和深空天體等)及中國古天文(三垣四象廿八宿、天干地支、八卦等)。 在完成所有課程,並達到一定的出席率後,學員方能參與肄業營及考試。通過考核的學員能獲得由香太空館、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香港天文學會認證的畢業證書,以及中文大學理學院頒發資優計劃的兩個學分。 今年中天訓畢業學員分别在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教授朱明中教授、香港太空館館長梁偉明先生、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講師梁寶建博士 及 前香港天文學會會長梁淦章先生手上領取畢業證書,更有四位學員獲得計劃內金奬的殊榮,包括鍾哲翟(恩主教書院)、何卓盈(聖保羅男女中學)、林令山(聖芳濟書院)及利曉嵐(聖傑靈女子中學)。金獎同學還即場介紹本年度最祈待的天文現象─美國日全食。 【圖、文:香港天文學會新聞公佈】

發表評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