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推行星新定義冥王星或可被列為行星

一百一十個符合行星定義太陽系天體
科學家從天體的物理本質來定義「何為行星」,如果這項建議獲得通過,那麼不僅冥王星將翻盤,還有穀神星等其他矮行星、甚至冥衛一(Charon)和我們月球在內的約一百一十個太陽系天體將會被列入行星家族,或者說,幾乎所有太陽系中比恆星小的圓形天體都會被列為行星。

冥王星自1930年發現後,便不斷處在是否可列為行星的爭議中。最終,在2006年8月召開的國際天文聯會會員大會中,經天文學家舉手表決後,將它從「行星」改列為「矮行星」,隨同並列的有一號小行星穀神星和彼時發現不久的鬩神星。儘管被踢出行星家族,但繼續為其請命者不在少數,而且行星與矮行星之間並沒有明確的分界,行星的唯一明確定義居然只是繞太陽公轉,令人無所適從,所以相關爭議並沒有停下。更遑論同樣的狀況應用到太陽系以外之處,對那些不繞恆星公轉、自由漂流在銀河系空間的類似天體該如何定義,也是個大問題。

十年後的今日,新視野號(New Horizon)任務科學家柯比·丹尼爾·魯尼恩(K.D. Runyon)等人指出他們提出的行星新定義,可以同時滿足科學歸類和大眾直覺,一次解決持續近百年的行星爭議。

他們的行星地球物理(geophysical)定義為:亞恆星(sub-stellar)質量天體,沒有核融合反應,但自身重力足以讓它形成接近球形外觀,能以無關乎其公轉軌道參數的三軸橢球體予以描述之。或者,簡而言之,就是「只要比恆星小的圓形天體」就是了。這項定義著重在行星本身的物理本質,而不是它與其他天體交互作用的物理性關連。因此,在此定義下,有約一百一十個太陽系天體都符合這樣的定義,包含了冥王星等矮行星,也包含了許多繞行星公轉的衛星。

【圖、文:節錄自台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館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發表評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