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文學家獲取昴星團成員星的黑子參量

昴星團成員星的黑子面積
恆星黑子是晚型恆星光球磁活動現象的主要代表,它的面積、溫度分佈形態反映了恆星內部及光球表面的磁場強弱及結構,在晚型恆星發電機理論研究中的作用舉足輕重。獲取恆星黑子參量的傳統方法(如光變曲線反演、多普勒成像等​​技術手段)對望遠鏡觀測時間以及觀測目標亮度等方面都有較高的要求,且由於僅對分佈不對稱的黑子敏感因此傳統方法通常會低估恆星黑子的規模。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房祥松等人利用郭守敬望遠鏡 DR2數據,基於綜合光譜的TiO分子帶光譜特徵,獲取昴星團(Pleiades)內三百多顆成員星的黑子規模(覆蓋因子)。他們的研究顯示年輕的晚型恆星上會存在很大規模的黑子,且其黑子規模與恆星自轉之間存在相關性,尤其是快速自轉的恆星上其黑子規模存在飽和行為。

【圖、文:節錄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研究全文刊登在已經出版的 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

發表評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