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文學家測量到銀河系瀰漫同步輻射的立體分佈

在88MHz觀測到的銀道面平面圖像
國台的研究人員蘇洪全和十多所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 歷時兩年多, 獲得了銀河系瀰漫同步輻射的立體分佈圖,同時得出四十七個電離氫(HII) 區背後的同步輻射率.

在數百兆赫茲甚至更低的射電波段,銀河系的瀰漫輻射被同步輻射主導.這些輻射來自宇宙線電子和銀河系磁場的相互作用.另外,我們的銀河系已知有數千個HII 區.它們是由年輕且大質量的恆星電離周圍的中性氫雲形成的.這些被電離的氫雲含有大量的自由電子,通過自由-自由吸收過程吸收來自其背後的同步輻射.這一吸收過程使得HII 區看起來比周圍背景暗弱很多。蘇洪全團隊使用默奇森廣角射電望遠鏡陣列(Murchison Widefield Array)的最新巡天數據,對銀道面250度到355度範圍內的同步輻射進行了平面圖和徑向的吸收測量.利用這些吸收測量結果,他們建立了多個模型,最終發現兩圈模型更符合觀測結果.從而得出結論:銀心附近輻射強度最大,離銀心越遠越小。團隊正在觀測更大天區,預期總共能得到數百個吸收測量,從而更好地了解低頻射電波段銀河系的立體結構和限制銀河的磁場和宇宙線電子的分佈。

【圖、文:節錄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研究全文刊登在已經出版的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

發表評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