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華裔天文學家黃授書誕辰


黃授書 (Su-Shu Huang ,1915年4月26日-1977年9月15日),美籍華裔天體物理學家。1947年公派美國留學,師從奧托·斯特魯維(Otto Struve),是地外行星探索的先驅。他畢業於芝加哥大學,開始職業生涯時,他致力於兩個電子的系統中,連續吸收係數的研究,但最終他的研究聚焦與轉向了恒星大氣層、輻射轉換、和聯星與多星系統。在隨後的幾年,開始涵蓋太陽系外行星的生命和系統必備條件的主題,於1959年在太平洋天文學會的一次會議中創造了適居帶這個名詞,指稱在恆星周圍能夠讓行星表面的水維持液態的區域。

黃授書的祖籍為中國,在移民美國之前,於1943年至1947年在清華大學攻讀,獲得天文學碩士的學位,1949年時取得芝加哥大學天文學博士學位。後來在研究機構教授了兩年天文學的課程,黃授書成為芝加哥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天文學家。在1959年,他移居至馬里蘭州之前,獲得了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一個職位。在戈達德的同時,從1960年至1961年他兼職於普林斯敦大學的高級研究所,在1963年至1964年是美國天主教大學天體物理學教授。在1964年,黃成為西北大學的物理和天文教授,迄1965年之前,他始終任職于戈達德。

他起初從事兩顆電子系統的研究,稍後研究恆星大氣層、輻射層、和聯星或多星系統的動力學。後來,他的研究轉向恆星物理,勾勒出能支援外星生命的星體,並導致他創造出適居帶一詞。最終,他研究行星適居性,並在1960年的論文中論述適居行星的尺度。黃授書探索外星生命的文章也刊登在最受歡迎的期刊,像是美國科學家和科學美國人。

在他的晚年,曾於1974年和1977年兩度回到中國。在他最後一次的旅途中,於9月15日因心肌梗塞逝世於北京。在他過世後兩年的1979年,紫金山天文台將新發現的主帶小行星命名為(3014) 黃授書(Huangsushu)以表揚他的成就。

【資料:維基百科 ;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發表評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