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連環撞擊或使火星出現短暫海洋

畫家筆下小行星連環撞擊火星
火星上可能曾有過海洋,但是在地質歷史上僅存在過一瞬間,這一分析讓這顆紅色星球上曾存在生命的觀點受到挫折。這是美國太空總署噴氣推進實驗室的添·帕克(Tim Parker)提出的一項新理論。近日在得克薩斯州舉行的月球和行星科學會議上,他爭論稱,在小行星連環撞擊早期,火星可能曾讓水湧到該行星表面,至少暫時如此。

帕克一直認為,海洋曾蔓延至火星北半球,佔火星一半的面積。隨著火星研究的不斷深入,這種可能性與日俱增。有跡象表明,火星現在的表面曾一度被水覆蓋,如果火星一直像今天看到的那樣乾燥、被灰塵覆蓋,那麼其大量地質特徵就很難解釋。

這些特徵包括由美國太空總署機遇號火星車在火星上漫步十多年發現的多邊形裂縫。在地球上,這些裂縫需要水蒸氣才能形成,因此帕克認為,漫遊者行走的地方曾是海洋的邊緣。 機遇號行走超過四十三公里的火星表面的均勻特徵非常容易解釋,那裡一度曾是淺海。但是問題在於古火星氣候模型很難匹配讓液體水留在火星表面的狀態,這需要更厚的大氣層。這些大氣層可能曾很快消失,留下了人們今天所能觀測到的火星。

現在,帕克和他的同事表示,太陽系歷史上的動盪時期,即晚期重大撞擊事件時期,可能產生了水,而且不需要大氣層發生巨大變化。 「在至今約四十億年前,一系列小行星曾和太陽的這些行星發生撞擊。因為小行星含有大量水,它們可能在撞擊過程中將水帶到了原本乾旱的火星上,」,帕克說, 「而且撞擊事件也讓火星溫度升高。這樣就很容易把海洋帶到火星上,而不是讓原生的古海洋隨著時間流逝而逐漸乾涸。」

【圖:互聯網;文:節錄自國家航天局網頁 ;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發表評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