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潔癖的銀河系近鄰IC 1613星系

IC 1613 星系
天文學家利用歐洲南方天文台的超大巡天望遠鏡(VLT Survey Telescope,簡稱 VST)上的OmegaCAM 相機拍攝。發現IC 1613矮星系中的太空塵含量極少,使得星系中的個別天體都能清楚呈現而得以詳細觀察研究。這不僅是觀乎星系外觀的問題,實際上,這個星系這種潔癖行為,對我們瞭解鄰近宇宙相當重要。

太空塵由各種重元素所組成,如碳或鐵和比較大的粒狀分子。這些塵粒不僅會遮蔽光線,讓被塵埃包裹的天體很難以可見光波段觀察。且由於塵粒會散射波長比較短、比較藍的光,所以太空塵會讓天體看起來顏色偏紅,天文上稱之為「紅化(reddening)」。天文學家研究這類天體時,必須將紅化因素考慮進去,否則觀測結果的精確度就會大打折扣。

【圖、文:節錄自台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館網頁】

IC 1613矮星系位在南天的鯨魚座方向,1906年由德國天文學家沃夫(Max Wolf)發現;1928年同為德國籍的巴德(Walter Baade)利用美國加州威爾遜山天文臺(Mount Wilson Observatory)2.5米望遠鏡成功地解析出其中的個別恆星。從這些觀測,天文學家認為IC 1613應該很接近銀河系。事實上,目前已確認IC 1613距離僅約230多萬光年,是本星系群(Local Group)的一員,;本星系群是由包含銀河系在內的50幾個星系組成的小型星系團體。

IC 1613缺乏許多普通小型星系的特徵,例如沒有盤面等,因此被歸屬於不規則矮星系(irregular dwarf galaxy)。然而,這個星系雖然缺乏了許多特徵,卻讓它呈現整潔的形象。天文學家已取得IC 1613的高精度距離,有此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IC 1613星系內,以及從IC 1613到銀河系的一路上,太空塵都非常稀少,使得觀測結果更清晰而精確的緣故。

【圖、文:節錄自台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館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發表評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