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塞塔數據顯示彗星內部並非海綿體結構

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的樣貌
德國科隆大學萊茵環境硏究所由馬田·栢瑞(Martin Pätzold)為首的研究小組,利用歐洲太空總署羅塞塔探測「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67/P Comet Churymov-Gerasimenko),測量結果清楚證明彗星內沒有大的洞穴,內部亦非海綿體結構,解決一個長期存在的謎團。

彗星是在四十六億年前形成行星時,遺留下來的殘存灰塵和冰的混合物。目前一共有八顆彗星經過太空船的探訪,得到的數據令到科學家可以建立太陽系起源時的基本特徵,解決了有些問題,但又帶出一些新的謎團。

科學家指出彗星的彗核如果結構緊密,它們應該比水重,但是測量結果顯示,它們之中有密度非常低,比水冰低得多,低密度意味著彗星必須是高度多孔的物體。那麼最合理的解釋是,彗星的孔隙率必須與構成內部的冰混合的灰塵顆粒有獨特屬性。事實上早期的太空船探測顯示,彗星塵埃通常不是壓實固體,而是一個蓬鬆聚合,所以塵埃粒有高孔隙率和低的密度的特性。

【圖、文:節譯自歐洲太空總署網頁】

發表評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