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大的氫氣雲朝著銀河系高速衝來

史密夫雲的運行軌跡
古語有云:「有升必有降、有去必有來」,這種情形都適用於我們銀河系以外的一個龐大的氫氣雲。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首次發現名為史密夫雲(Smith Cloud)的彗星狀星雲,它的長度達一萬一千光年,闊度亦有二千五百光年。如果這個星雲能夠在可見光中出現,它將橫跨在天空上,視直徑比滿月大三十倍。可惜它只能在廣其它的波長出現,以每小時接近一百一十二萬六千公里的速度朝著我們的銀河系衝來。

天文學家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測量它的化學成分,從而評估這些龐大的彗星狀星雲是從何而來。經過計算,這個彗星狀星雲主要的成分是氫氣,也有來自恆星的更重元素,這意味著史密夫雲從我們充滿恆星的銀河系而來。史密斯雲運行的軌跡是在三千萬年前進入銀河系星盤。如果是這樣,天文學家相信它將引發新一輪壯觀的恆星形成潮。因為雲氣的物質足夠生產二百萬個太陽。

【圖、文:節譯自美國太空總署網頁】

史密夫雲是一個位於天鷹座巨大的河外高速氫雲團1963年由荷蘭萊頓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年僅24歲的Gail Bieger使用二十五米口徑的德文格洛(Dwingeloo)無線電望遠鏡首先發現並以她的名字命名(當時她剛剛結婚,婚前姓氏為Smith)。史密夫雲在一開始並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直到二十一世紀初美國國家無線電天文台的Felix Lockman利用一百米口徑的綠岸無線電望遠鏡(Green Bank Telescope)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後發現,它將在四千萬年內和銀河系發生碰撞,由此成為天文學界的一個焦點。

【補充資料:維基百科】

「史密夫」雲在台灣及中國大陸譯作:史密斯雲

發表評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