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文學家在球狀星團年輕星族硏究取得突破

大麥哲倫星雲中NGC 1783星團照片
由中科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鄧李才領導的聯合團隊,在星團中恆星星族形成模式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首次發現了星團中的寄生星族,有望揭開恆星形成之謎。

鄧李才表示,包括太陽在內的幾乎所有恆星最初都是在星團中形成的,星團中恆星如何形成一直是現代天體物理的焦點問題之一。過去天文學家普遍認為,星團只能在其誕生的最初幾千萬年之內形成恆星。但近年的高分辨率觀測發現了銀河系的球狀星團普遍包含兩個或更多恆星星族,令天文學家對星團中恆星形成的理論産生了懷疑。

由於銀河系中的球狀星團都十分年老,早已失去了其形成初期的動力學特徵。所以盡管天文學家觀測到了多星族現象,但對於星團如何産生第二族及以後的恆星、它們如何演化等問題,一直缺乏觀測證據和理論上的詮釋。因此,時為北京大學博士生的李程遠和中科院國家天文台鄧李才和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的外籍教授何銳思共同設計了一項計劃,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觀測數據,開展了歷時一年的仔細研究。

現為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的李程遠説:「去年冬天,當我分析一個系外星團的數據時,發現了兩支恆星星族,它們屬於同一個分支的恆星,年齡幾乎完全相同,就像是在過去的一瞬間突然形成的。我立刻意識到,我們大概發現中年星團中的第二代恆星。」

一直以來,天文學家都認為星團中的新恆星源自內部物質循環,也就是説星團通過自身第一代恆星爆炸之後殘留的氣體來形成第二代恆星。而通過動力學分析,李程遠發現這些新的恆星實際上是星團從外部吸收形成的。

【圖:美國太空總署;文:節錄自中央政府門戶網站;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發表評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