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現氧氣起源新機制
在早期大氣環境中存在較多的二氧化碳和低能量電子,田善喜研究組提出這些二氧化碳分子可以捕獲低能電子,而後可能發生兩種解離反應,即產生碳原子負離子和自由氧原子或者氧分子。他們利用自主研製的負離子速度時間切片成像譜儀,檢測到上述兩個反應通道,並進一步闡述了各通道所佔比例隨電子貼附能量變化的原因,以及作為產物的自由氧原子和氧分子在早期大氣化學反應中的作用。
低能電子貼附或捕獲”過程對星際化學成分的演化至關重要。由於在許多星球(如地球、火星、土星、木星等)的上空存在大量二氧化碳氣體和能量在20電子伏特左右的自由電子,田善喜研究組認為,電子貼附解離對原始氧氣起源的貢獻可能較以前公認的三體複合反應和新近發現的光解反應過程更為重要。這一發現大大深化和拓展了人們對“星際介質化學反應”的認識。
【圖、文:節錄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研究全文刊登在已經出版的《自然化學》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