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0年前今日中國水運渾天儀研製成功
公元725年11月12日,唐代著名天文學僧一行與梁令瓚研製成功水運渾天儀,該渾天儀除表明日、月、星辰的運行軌跡外,還能報時 水運渾天儀也稱漏水渾天儀,簡稱渾天儀。用一個直徑四尺多的銅球,球上刻有二十八宿、中外星官以及黃赤道、南北極、二十四節氣、恆顯圈、恆隱圈等,成一渾象,再用一套轉動機械,把渾象和漏壺結合起來。以漏壺流水控制渾象,使它與天球同步轉動,以顯示星空的周日視運動,如恆星的出沒和中天等。它還有一個附屬機構即瑞輪冥菜,是一種機械日曆,由傳動裝置和渾象相連,從每月初一起,每天生一葉片;月半後每天落一葉片。它所用的兩級漏壺是現今所知最早的關於兩級漏壺的記載。漏水轉渾天儀對中國後來的天文儀器影響很大,唐宋以來就在它的基礎上發展出更複雜更完善的天象表演儀器和天文鐘。 【資料: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