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天文台在脈衝星訊號識別方面取得進展
中科院新疆天文台副研究員單昊基於小波系數(wavelet coefficient )的脈衝星特徵,使用模糊C-mean聚類方法、歐幾里得(Euclidean)和費雪(Fisher)判別準則、最小風險貝葉斯(Bayesian)決策等,對401顆頻率範圍為1.408 – 1.642GHz 的射電脈衝星觀測訊號進行了分類和識別。這為天文脈衝星識別重要科學問題提出了一套新方法,對於離線訊號處理具有重要意義,其理論、方法和數學工具在國際上也較為先進和實用。 從某個脈衝星輻射出的脈衝星訊號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可與其他任何星的訊號區分。一個合理、完備的描述可以充分刻畫一個脈衝星訊號的獨特性,並且可以用於脈衝星識別任務來決定某訊號所屬星體的名字。單昊利用基於小波系數的脈衝星特徵,首次引入脈衝星訊號的描述和識別領域,初步完成了脈衝星訊號識別的研究工作。 小波特徵使得聚類的訊號特徵樣本點之間的類內距離相對較小,類間距離相對較大,即特徵幾乎分佈在一條近似的直線上。單昊通過對連續500次識別實驗進行誤差分析,結果表明小波特徵在脈衝星識別方面可以達到較為理想的結果。 【圖、文:節錄自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台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 研究全文刊登在已經出版的《天文學和計算》期刊